咖咖*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體檢很重要,一定要重視,切莫“因小失大”;治療無小事,處處要小心,避免“功虧一簣”。
撰文 | 東垣
案例起始情況
患者,男性,62歲,因“中上腹悶痛數日”就診,有二十多年慢性胃炎病史,無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史,曾有四十多年吸煙史,現已戒煙一年,偶有少量飲酒。某日開始感覺腹痛,持續數日不緩解,無其他伴發癥狀和體征。患者可能得了什么病呢?下面一起看看這個病例故事的具體情況。
病例詳情
一天晚餐后,小鄧接到遠在老家的媽媽的電話。
“爸爸最近胃病又犯了,剛去醫院開了些藥。”媽媽說。
“爸爸胃病幾十年,每一兩年就發作,反反復復,看來這是又一次發作了?”小鄧尋思著。
可電話那頭的媽媽又說不是,開始支支吾吾:“等一下,等你爸走開了我再跟你細說。”
過了一陣子,媽媽跟小鄧說:“你爸腹痛了好幾天,雖然不是很劇烈,但比以前要明顯。去附近一家醫院做了B超,發現肝臟有8cm左右的占位,說可能是肝囊腫,但也不排除其他情況,醫生建議做CT進一步診查。”
聽到這里,小鄧不禁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是肝囊腫,一般問題不大,但如果是肝癌呢?
電話里,小鄧催促媽媽趕緊帶爸爸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過了幾天,患者入院后做了進一步檢查。甲胎蛋白(AFP)在正常范圍,但另幾項腫瘤標志物CA19-9、CA242等異常,特別是CA19-9超過正常值的好幾倍。
不久CT的結果也出來了,果然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醫生幾乎已經確認肝臟上有腫瘤,而且還是惡性腫瘤。
這個結果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給小鄧整個家庭帶來了巨大打擊。父親剛退休幾年,還沒過幾天好日子就出現了這樣的不測。
1
腫瘤成功切除,瘤體達8cm!
原發性肝癌主要可以分為肝細胞癌(HCC)和膽管細胞癌(ICC),前者就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稱作的“肝癌”,占整個肝癌的85%左右,而ICC只占到10%左右,屬于相對較為罕見的惡性腫瘤。
小鄧父親患的就是ICC,發現時瘤體已經達到8cm。患者平時身體狀況尚可,但偏瘦,營養狀況并不是非常理想。雖然沒有高血壓、高血糖等基礎性疾病,但整個身體素質并不算非常好,再考慮年紀因素,所以進行手術也是放手一搏的決定。
手術很快如期開始,小鄧的家人在手術室門口焦急地等待著,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終于,小鄧父親從手術室被推了出來,整場手術持續了八個多小時。切除下來的腫瘤,足足有八九公分。
第二天,小鄧父親終于慢慢地蘇醒過來,被工作人員推回到了普通病房,這個時候,家人懸掛著一顆心,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2
功虧一簣!嚴重并發癥“奪命”
手術之后的康復非常重要,熬過這一段時間順利出院就是小鄧一家人最大的目標和希望。
手術之后,患者需要進行流食,但一晃過去了好幾天,小鄧的父親感覺肚子總是鼓鼓脹脹的,沒有什么食欲。吃點東西,就頂的難受,還容易吐出來。這個時候醫生就覺得不是很正常了,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呢?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發現,小鄧的父親原來是出現了一種嚴重的腹部手術術后并發癥。出現這種情況之后,會影響到正常的進食,因為食物并不能順利地進入到小腸進行消化吸收,給患者的營養狀況帶來很大的影響,嚴重影響整個疾病的康復。
醫生趕緊采取了一些相關措施進行治療,但是半個月后,小鄧父親的胃癱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解決,這可把一家人又推到了一個深淵。
在嘗試過了針灸、 紅霉素 、抗酸藥、胃動力藥等一系列的相關藥物治療之后,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只能每天通過腸外營養進行患者的營養支持,同時進行胃減壓引流。每天的引流量很多,達到了近1000mL。
小鄧父親變得越來越虛弱,終于后來發生了嚴重的 肺部感染 、 呼吸衰竭 ,3天后就撒手人寰......
3
什么是胃癱?該如何防治?
胃癱的正式名稱應該叫作胃排空障礙,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 胃排空延遲 ,也是腹部手術的并發癥之一,總體發生率并不是很高。
胃癱常繼發于胃大部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外科手術,原因很可能是激活了交感神經系統而使胃腸交感神經抑制性活動增強,是產生胃癱的主要原因。也可繼發于某些疾病,比如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代表就是 糖尿病 。此外,其他一些消化系統疾病、迷走神經損傷、感染、藥物、情緒等都可能影響胃癱的發生和發展。
出現胃癱后,最顯著的癥狀就是食物不能順利地從胃往下運輸到小腸里,繼而出現腹脹、嘔吐,嘔吐量往往非常大,通過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等檢查一般可以比較容易的判定是否出現了胃癱。如果發生在重大疾病、體質虛弱的患者身上可造成極大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治療方面以禁食水、胃腸減壓、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等營養支持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如使用促胃動力藥物 西沙必利 、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手術治療方法需慎用。
從這個病例,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相關的啟發。針對一種只能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特別是嚴重疾病時,我們還是需要盡可能做好準確、詳盡地評估以判斷手術風險和收益的權衡。如果只考慮到單純手術本身是否成功,是否可能會忽略了一些并發癥和可能性的意外呢,這樣最終帶來的結果也可能是不理想的,而這也并不是我們醫務人員和家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本文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責任編輯:咖咖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