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與癌癥抗爭的漫漫長路上,醫學的每一次進步都像一束光,照亮著患者前行的道路。近年來,最讓廣大肺癌患者感到欣慰的變化之一,莫過于許多治療從冷冰冰的輸液室“搬”回了溫暖的家。
過去,化療和靶向治療常常意味著患者需要定期往返醫院,忍受著扎針和長時間輸液的痛苦。而如今,口服抗癌藥(Oral Antineoplastic Therapy, OAT),特別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藥物,如同一位“家庭醫生”,讓患者只需每天在家按時吞下一兩片藥丸,就能實現對癌細胞的精準打擊。 這無疑是巨大的進步,它讓治療變得更方便,也給了患者更多的自由和尊嚴。
然而,當治療的場景從醫院轉移到家中,當監督者從醫生護士變成了患者自己和家人時,一個“隱形”的挑戰也隨之而來:您,或者您關愛的家人,真的能做到每天都按時、按量、不遺漏地服下那顆“救命藥”嗎?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但事實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最近,一項發表在《癌癥研究與臨床腫瘤學》雜志上的研究,就為我們揭示了這個“家庭作業”背后,關乎治療成敗的重要細節。
老王的故事:當“方便”遇上“健忘”
我們先來認識一位虛構的病友——68歲的王先生。老王是一名退休教師,一年前被診斷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幸運的是,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他有EGFR突變,可以使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當醫生告訴他,只需要每天在家吃一顆藥片時,老王和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氣。
“太好了,不用再跑醫院受罪了!”老伴激動地說。
起初,老王對這顆小藥片珍視無比,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服藥。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小問題開始浮現。老王還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每天要吃好幾種藥。有時候,他會記不清靶向藥到底吃了沒有;有時候,因為感覺身體狀態不錯,他會覺得“偶爾漏掉一次應該沒關系吧?”;還有的時候,出外旅游或和老朋友聚會,作息一打亂,服藥的事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老王的這些“不經意”,其實是許多正在接受口服抗癌治療患者的縮影。他們面臨的,正是醫學界日益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治療依從性。
一項來自西班牙的觀察:科學家想弄清的兩個問題
正是注意到了像老王這樣的情況,來自西班牙6家醫院的藥劑師們聯合進行了一項特別的研究。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弄清楚兩個核心問題:
1. 在現實世界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口服靶向藥依從性到底怎么樣?他們能堅持得好嗎?
2. 這種“堅持”與否,會不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治療效果?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團隊招募了95位正在接受口服抗癌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并對他們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密切跟蹤。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非常直觀且可靠的方法來評估依從性,叫做“藥丸核對法”(pill reconciliation)。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計算患者領走的藥量和退還的剩余藥量,來精確推算出他們實際服用了多少。
研究團隊設定了一個標準:
如果一位患者在研究期間服用的藥量超過了處方總量的80%,他就會被歸為“依從性良好”的患者。
研究結果揭曉:一半是好消息,一半是警鐘
經過從2019年12月到2022年11月近三年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研究結果終于出爐。 這份結果,可以說既讓人欣慰,也敲響了警鐘。
好消息:絕大多數患者都是“模范生”
首先,讓我們感到鼓舞的是,這項研究中的絕大多數患者都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治療依從性。數據顯示:
? 85.3%的患者(95人中的81人)達到了“依從性良好”(>80%)的標準。
? 所有患者的平均依從性高達94.7%,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績。
這說明,大部分肺癌患者和他們的家庭都非常清楚口服靶向藥的重要性,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無論他們使用的是奧希 替尼(一種第三代TKI藥物)還是其他第一、二代TKI或ALK抑制劑,整體的依從性都很高。
警鐘:那15%的“非依從”患者,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然而,研究中最發人深省的部分,來自于對那14位(占比約15%)“依從性不佳”(≤80%)患者的分析。 他們的治療結局,與那81位“模范生”相比,呈現出了驚人的差異。
為了衡量療效,研究人員引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通俗地講,PFS就是指從治療開始,到患者的腫瘤再次出現長大或擴散(即“疾病進展”)的這段時間。PFS越長,通常意味著藥物控制腫瘤的效果越好,患者能享有的高質量生活時間也越長。
研究結果顯示:
? 在“依從性良好”的81位患者中,他們的中位PFS在研究觀察期內“尚未達到”(Not Reached)。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意味著在長達12個月的觀察期結束時,這組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依然穩定。
? 然而,在“依從性不佳”的14位患者中,他們的中位PFS僅為6.5個月。
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對比。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個差距,研究人員進行了更深入的統計學分析。他們計算了一個叫做“風險比”(Hazard Ratio, HR)的數值。結果發現,
與依從性好的患者相比,依從性不佳的患者疾病進展的風險足足高出了2.6倍(HR=2.619)。 1
打個比方,如果說堅持服藥是為患者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來抵御癌細胞的進攻,那么,漏服藥物就相當于在這道防線上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缺口。這2.6倍的風險差異,清晰地告訴我們,這些缺口是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當研究人員把各種可能影響療效的因素(如年齡、性別、腫瘤分期、有無腦轉移等)全部放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時,他們發現,“治療依從性”是唯一一個與疾病進展風險顯著相關的獨立因素。 這句話的份量極重,它意味著,無論患者的其他條件如何,沒能好好吃藥,就是導致治療效果打折扣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原因。
是什么在影響我們“好好吃藥”?
既然堅持服藥如此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幫助或阻礙患者成為“模范生”呢?這項研究同樣給出了一些線索。
? 年齡,這次是優勢:研究發現,年齡越大的患者,依從性反而越好。 每增加一歲,堅持服藥的可能性就增加約6%。 這可能與年長者生活更有規律、對醫囑更為敬畏有關。他們豐富的閱歷或許讓他們更懂得“堅持”二字的份量。
? 藥罐子的煩惱:研究指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合并用藥數量”。 結果顯示,患者服用的其他藥物種類越多,其口服抗癌藥的依從性就越差。 2這非常容易理解,就像前面提到的老王,當桌上擺著一堆瓶瓶罐罐時,吃錯、吃漏的風險自然會大大增加。
? 治療時間的影響:研究還發現,開始口服抗癌治療的時間越長,依從性似乎有下降的趨勢。 這也提醒我們,隨著治療進入“常態化”,患者和家屬可能會逐漸放松警惕,因此更需要持續的提醒和自我管理。
回到老王的故事:從“隨緣”到“精準”的轉變
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老王身上。在一次復查中,醫生發現他的腫瘤指標有所抬頭,影像檢查也提示病情有進展的跡象。在與主管藥師的詳細溝通中,老王坦白了自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服藥情況。
藥師沒有責備他,而是耐心地向他解釋了這項西班牙研究揭示的道理,并和他一起想辦法。他們準備了一個七彩的周用藥盒,把每天要吃的降壓藥、降糖藥和救命的靶向藥分門別類地放好。老伴則負責每天在手機上設置三個鬧鐘,分別對應早、中、晚需要服用的不同藥物。
從此,吃藥成了老王生活中一項充滿儀式感的“打卡”任務。在家人和藥師的共同幫助下,老王的依從性大大提高。在調整了治療方案后,他的病情重新得到了穩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依從性的挑戰真實存在,但只要有足夠的重視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就完全可以克服。
寫給每位患者和家屬的“家庭作業”指南
這項研究雖然樣本量不大,而且存在一些科學研究固有的局限性(比如“霍桑效應”,即被研究者因為知道自己被觀察而表現得更好),但它傳遞出的核心信息清晰而堅定。 口服抗癌治療的成功,一半掌握在醫生和藥物手中,另一半則牢牢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
為了幫助您和家人更好地完成這份“家庭作業”,我們根據這項研究的啟示,為您總結了以下幾點實用建議:
1. 成為“專家型”患者:主動去了解您所服用的藥物。它的名字是什么?為什么吃它?正確的服用方法(飯前還是飯后)?漏服了該怎么辦?了解得越多,您就越能理解堅持服藥的重要性。
2. 溝通,是最好的“粘合劑”:永遠不要向您的醫生或藥師隱瞞您在服藥中遇到的任何困難。無論是副作用讓您不想吃藥,還是單純的健忘,或是因為藥品費用問題,都請坦誠溝通。他們是您最堅實的后盾,會幫您找到解決辦法。
3. 建立您的“服藥系統”: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使用藥盒、手機鬧鐘、日歷標簽等工具,將服藥變成一個固定、簡單的生活流程。
4. 組建您的“家庭支持團隊”:讓家人參與到您的治療管理中來。一個溫柔的提醒、一杯溫水、一句鼓勵的話,都是對抗遺忘和懈怠的強大力量。
5. 理清您的“藥罐子”:如果您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請務必列出一張詳細的用藥清單。在每次看病時,都帶上這張清單,請醫生或藥師幫您審閱,以避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和混淆。
握在手中的,是希望更是責任
從醫院到家庭,口服抗癌藥的普及是一場深刻的醫療革命。它將治療的主動權更多地交還給了患者。 這項來自西班牙的研究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這份“主動權”的另一面——沉甸甸的“責任”。
那顆小小的藥片,濃縮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承載著醫生和家人的殷切期盼。每一次準時的吞咽,都是對生命的莊嚴承諾,都是在為自己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
請記住,堅持服藥不是一項冰冷枯燥的任務,它是您整個抗癌戰役中,最基礎、最關鍵,也最能由自己掌控的一環。讓我們從今天起,認真對待每一次服藥,用日復一日的堅持,為自己構筑起最堅固的生命防線。未來的研究或許需要更大的樣本來進一步證實這些發現,但對于我們每一位患者而言,從現在做起,永遠不晚。
參考資料:Mangues-Bafalluy I, Bernardez B, Martínez-Sesmero JM, Navarro-Ruiz A, Martín-Conde MT, Rubio-Salvador AR, Rius-Perera J, Gilabert-Sotoca M, Domínguez López M, Callejo Mellén A. Adherence to oral antineoplastic therapy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noninterventional, prospective study.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25 Aug 1;151(8):224. doi: 10.1007/s00432-025-06264-0. PMID: 4074848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