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企業主破產跳樓”的討論,又在網上熱議起來。破產為什么就要跳樓?這是很多網友想不通的一個問題。畢竟看起來破產的是企業,又不是個人,很多老板個人資產還有很多。
而且就算個人資產受影響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啊!唯一的解釋,好像就只有放不下曾經的“面子”,接受不了成為普通人!
![]()
那么“破產”為什么就要跳樓呢?
這個點其實做過生意的都懂,只是網友做生意的少,借貸的經驗一般也比較有限,加上說國內父母那代“托底”的文化傳統。所以對于“欠債”這事,都會缺少基礎的認知與理解。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過一個好奇:明明少給欠債的那個人找麻煩,那個人才能好好賺錢把債還上。但是所能看到的“討債方式“,卻基本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把欠債的往絕境上逼。
難道討債的沒想過:
把人逼死了,債都要不回來了?
其實不是沒想過,還是現實的邏輯是另一個角度。首先借錢從來不會只借你一個人,那還錢也不會只有你一個人的錢要還。因此“要債”的本質就是一個賽跑游戲,跑的快的有錢收,跑的慢的賠干凈。
“討債“為什么要折騰欠債的人呢?
因為一方面是因為只有折騰的夠狠,才能讓欠債人的把錢拿出來。做生意的人總有“東山再起”的執念,中國人都愛留一筆沒有記錄在任何東西上的“翻身錢”,“棺材本”。折騰就是要把這筆錢,給榨出來。
另一方面是折騰那是討債行業得工作技能,折騰的越厲害,才能越讓債主受不了,率先把他的那筆債給還了。折騰的過程,也是給欠債人的親朋好友看的。人情雖然淡漠,但是做生意那么多年的“恩怨”,也許還真的可以有點“光輝”也說不定。
因此“討債”從來就不是從破產開始的,而大多是因為“討債”而導致的加速破產。通常在第一個債主的債務償還出現問題的時候,討債的大軍就已經在開赴戰場的路上了。想好好做生意償債,從那個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因為每一個債主,都怕自己是排在最后的“債權人”。所以根本就不會給你好好做生意,“慢慢還”的可能。
甚至于說哪怕不是債務償還出現了問題,僅僅就是經營情況有所下滑,那都有人會來提前要債。導致說還沒有出問題的生意,因為現金流被抽走,而直接就陷入到了“暴死”的地步。
所以:
欠債還錢,是沒有溫和的方式的。
那么能不能說:
做生意欠了錢,真能慢慢還上呢?
畢竟我們不是也看過很多的新聞報道,那種破產的人,依靠于打工慢慢的把債務還清楚了嗎?理論上只要時間夠長,債務都是可以慢慢換上的。
但實際上做過生意的,看那些新聞都會覺得很可笑。原因也簡單,大家總愛說做生意的收益是要遠遠超過打工的。但其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做生意的債務也是對標收益來的。
因此做生意會借的錢,那可不是簡單打工可以換上的。更別說,做生意借的錢,那利息可以按照生意收益的利息來算的。打工的收入,別說還本金了,還利息都夠嗆。
所以說為什么破產之后選擇跳樓呢?
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做生意的債,只有做生意才能還上。那么之前生意做得越大,后面想要還上的生意就只能更大才可以。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后面能把生意做的更大,現在這生意又是怎么垮掉的呢?
當然,生意垮臺的方式很多,東山再起的狠人也非常的多。欠債并不一定就肯定會走極端,甚至于說走極端絕對是雙輸的方式,沒有人會是其中的贏家。
只是想說一個笑話:
債務的獲得,通常都是在人生的最高點。而債務的清償,通常都是在人生的最低點。以最低點的狀態應對最高點的問題,這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可真不是“站在風口”上的人能有的。
![]()
所以這才聊到今天的正文:
這段時間有兩部劇特別火熱,一部是我覺得,一部是真實事件改編緊張刺激的《掃毒風暴》。前一部劇,我有特別多想聊得地方,只是受限各種原因,無法和當初一樣與大家邊看邊說。
后一部劇,更多的是基于年代的感慨。昨天看的情節就有個感慨的點,劇中是這么一回事,秦昊因為外貿生意被查封,欠債了兩百多萬,只能是走極端去“掃毒風暴”了。出事之后,他第一任醫生老婆給他開家庭會議,和他說欠債不怕,大不了把房子賣了,然后出去住,慢慢還錢就好了,為什么要走極端。
我當時看到這的時候,其實一方面感嘆這種好姑娘才是我們那代人印象中的女性形象,真是把你當親人看呢,可以共富貴也可以共患難,雖然有點傻,但是總會站在你的身邊。
一方面也感嘆這姑娘也確實如我們那代人印象中的傻孩子,做生意欠的錢,工資那點收入,別說本金,利息都不夠。而且討債是怎么個流程,別說看過,估計她都想都沒想過。
然后導演就很有意思的安排上了傳統的“討債”劇情,一堆債主上門,大磚頭的往屋子里丟,乒乒乓乓的把秦昊家咋了個稀巴爛。花園給拆了,門上也給潑了紅漆。估計屎尿狗血這種東西不太好上鏡,所以沒給鏡頭。
但實際上,
傳統“討債”的熱鬧,
又哪里是什么“飛磚”這么簡單。
![]()
所以看的時候,我其實就突然想到《以法之名》。在那部劇中,萬海他們的負債更厲害,光銀行就欠了3個億。但是好像基本是沒看到什么要債的片段,即便是到了拍賣礦山的時候,債主好像就只有銀行一個出面的。
難道說:
萬海只欠銀行的錢?
答案我是不知道的,但好像銀行這個債主比較意思。你欠債了,他會想辦法幫你把抵押物給變現了。而且某種層面上,還不一定會壓價,甚至于還會抬價。就像劇中的柳韻,為了不影響自己的仕途,反而不愿意讓萬海的礦走拍賣折價程序,而引入了萬龍集團后續的這些“事故”。
當然,銀行借貸的問題,這兩年也算是完成了最后的收尾。一直以來企業向銀行借貸需要抵押物的問題,銀行也給出了解決方案。自與《》之后,數據也成了企業資產。
所以后面問銀行借貸,沒有抵押物,有企業數據也行。,在3年前的萬海手中,那就是個礦。在3年后的江遠手中,那就是新能源電池廠。
所以為了說“新能源”的發展,
也為了避免說“破產跳樓”問題,
中介這種東西必須退出行業舞臺。
祝大家順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