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財可富司機
金融行業的遮羞布終于被撕。
兩個周末加班的魔都金融搬磚人,爭相攀比誰的外賣更便宜,口袋空空的他們,下一步將是“拼好飯”。
![]()
其中一位花了25元買了三個拼盤的“窮鬼套餐”;另一位則只花了18塊選了有牛肉有雞的中式健康餐。前者驚訝為什么對方這么便宜?后者驕傲地說:“我瘋狂湊單,湊了20分鐘”!
這樣的場景放在五年前簡直不敢想。那時候金融圈的飯局,人均沒個八百上千都不好意思開席。現在倒好,滬上券商請客戶吃大米先生、陸家嘴金融精英們開始研究“外賣會員滿減攻略”。
![]()
更扎心的是,今年高考志愿填報季,曾經被捧上天的財經類院校集體跳水。2025年,上海財經大學在廣東最低投檔排位13977名,比2024年下降了375名。央財、對外經貿等大學也仍在谷底。各大高考填報志愿的老師也都不推薦選金融。
要知道十年前,金融專業可是妥妥的香餑餑。那時候街坊鄰居教育孩子,張口就是“好好學,將來進銀行當白領” “進了金融圈,下半輩子就穩了”。
![]()
金融專業為何突然不香了?得從這行的本質說起。張雪峰早就說過,金融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你以為考個高分就能進投行?太天真了!看看現在國內頭部金融機構人員的簡歷,哪個不是清北復交碩士?
前段時間司機寫過《金融人集體破防!副廳級公募大佬自曝“學歷鄙視鏈”!》。話糙理不糙,這行當,沒點真本事加硬背景,想往上爬難于登天。
某些頭部金融機構核心崗位錄取率不足1%,比考公務員還難。那些非985的孩子,就算考過CFA,可能也就只能在營業部給客戶開股票賬戶,每天被問“明天買哪只股能漲停”。之前司機寫過《CFA持證研究員失業送外賣,作秀還是真干?》說的就是這波行業寒潮里的真實生存狀態。
更要命的是“資源詛咒”。司機認識的一個私募老板,他招實習生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先看家庭住址。懂的人都懂,這背后拼的是資源和人脈。普通家庭的孩子想在這行出頭,除非是智商碾壓級的學霸,否則大概率是陪跑。
現在更慘,遇上了金融寒冬。前段時間,網上曝出公募基金的薪酬,某基金經理月薪13.5萬,年終獎610萬。業內人士表示,這是老黃歷了,三年前的水平,現在早已“面目全非”。
![]()
如今投行收入已經腰斬,分析師收入也好不到哪去。網友自曝:深圳工作7年,降薪后稅前1.9,到手1.45,年終獎接近無。
![]()
金融狗的日子有多難?他們自嘲:現在還在做金融的都是活雷鋒,純純為愛發電,領導客戶覺得我們無用,社會大眾也覺得我們無用。別人一聽說做金融,第一句話是問賺很多吧?只有我捂著空空的錢包,眼淚巴巴算,到底啥時候發獎金。
回到報考方向上,考生和家長們也都不傻。現在填報志愿,所有人都在算“投入產出比”。學金融四年學費加生活費,沒個十幾萬下不來,結果畢業可能去當信用卡推銷員。反觀計算機專業,普通二本畢業生進個小廠,起薪也比銀行柜員高。
話說回來,萬物皆有周期。2008年金融危機時,華爾街投行裁了一半人,當時多少人喊著“金融已死”?結果十年后,量化基金經理的年薪又飆到了八位數。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程序員們集體轉行,誰能想到又有多少人后來通過互聯網實現了財富自由?
金融這行當,向來是“低谷藏機遇”。現在行業出清其實是好事,把混子們淘汰出去,留下真正懂行的人。而且別忘了,中國金融業的深度還遠遠不夠,等到經濟回暖,資本市場擴容,需要的專業人才只會更多。
或許,現在堅守下來的人,說不定未來又能在資本市場里,笑著把錢賺了。畢竟,潮起潮落,本就是市場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