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157篇原創筆記
前言
馬家輝在《圓桌派》中有個觀點:
“成年人的高級活法是:不擰巴。”
深表贊同,畢竟無論生活還是工作,經常不得不面對的2個詞就是:
“事與愿違”、“力不從心”。
年過40,與其在較勁中耗盡心氣,不如靜心感受那份通透的灑脫。而要想在單位過得安逸,學會這3招,足矣。
01 逢而不迎——熱情有尺、親近有界
老白很喜歡《讓子彈飛》的那句臺詞:
“我就是要站著,還把錢掙了!”
但很多單位似乎都有個無法打破的悖論:能干的不如能說的;能說的不如能演的;能演的,又爭不過背景厚的。
于是,哪怕前方一不小心就跌落深淵,也攔不住很多人把“逢迎”視為登頂捷徑。
其實,單位里的“逢”,是基本禮貌;但“迎”過了頭,就成了負擔。
《論語》云:“君子和而不同。”
真正的聰明人,就在于掌握“逢而不迎”的分寸。
比如同事升職,由衷說聲“恭喜”,但不必補一句“以后多帶帶我”;受到領導表揚,謙虛道聲“謝謝”,但無需當場表忠心“以后都聽你的”。
不必刻意熱絡,也不必害怕冷場,熱情有尺度,親近有界限,你才能在不卑不亢中,得到真正的尊重。
02 爭而不斗——守住底線,看淡勝負
《道德經》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在單位里,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爭,你會發現,哪怕是食堂,也連骨頭都不會剩。
之所以很多人對“爭”諱莫如深,在我看來,是因為認錯了內耗的真正來源:“斗”。
哪怕別人說得有道理,也要反駁他的方案;哪怕別人犯的無心之錯,也要以儆效尤。這就是斗,只是為了踩人,而不是為了進步。
真正的“爭”,是明白一個前提:
蛋糕越大,每個人分到的才越多。
爭而不斗,就是專注于把事情做好,把蛋糕做大,試著做切蛋糕的人,而不是使勁把別人推下桌。
守住這條底線,看淡勝負得失,你會發現,“爭取”利益這件事,本就該大大方方說出來,做下去,沒必要藏著掖著。
競爭無處不在,然而,單位終究不是角斗場,好勇斗狠只會兩敗俱傷;爭而不斗,把“比你強”變成“一起強”,就是贏家。
03 擺而不爛——接受現狀,但不認命
對于40歲后的中年人,網上有句評論,貼切且扎心: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贏。”
畢竟,單位從來沒有永遠的舒適區。今天你可能是業務骨干,明天就被年輕人用AI超越;這個月你可能是項目核心,下個就月可能被調去重新開荒。
所以,生活由不得我們放縱,單位又容不下我們放松,負重前行,難免感嘆天生勞碌命。
《平凡的世界》有句很有力量的話: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說難聽點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單位里,實在無力改變現狀時,請記住:
可以擺,但不能真的爛;可以允許一切發生,但不能認命放棄希望。
調崗、邊緣化?只要工資沒少,就當拓展技能庫;否定、被打壓?只要職位沒變,就當修煉鈍感力。
如果別人解決不了問題,只想解決你,別怕,更別沖動離開,茍住,穩住,且看誰熬得過誰?
寫在最后
單位里的“安逸”,絕非不勞而獲的清閑,而是:
看穿人際關系,依然選擇真誠;
參透競爭邏輯,依然保持格局;
明白生活無常,依然向往陽光。
愿你我都能成為這樣的人:逢場時不慌不忙,爭利時不驕不躁,受挫時不卑不亢。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