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放軍大刀闊斧地更新裝備而美軍的新型裝備研發步履蹣跚,中美兩國在武器裝備先進程度上的態勢已經開始全面逆轉。
最近美軍現役航母可能減少到10艘的新聞,暴露出當前美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正面臨嚴重的裝備老化問題,作為主力水面艦艇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僅剩9艘在役,這些艦艇平均艦齡已超過35年,早在2020年就被列入退役清單。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海軍已成功列裝8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另有2艘正在海試,3艘在建造中)。
被北約稱為“刃海級驅逐艦”的該型艦配備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和112單元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其綜合作戰能力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的美軍現役水面艦艇。
中美海軍的這種代際差距迫使美國必須考慮投入巨額資金研發新一代大型驅逐艦,以維持其在太平洋地區的海上優勢。
![]()
052D型驅逐艦
在驅逐艦領域的技術差距更為顯著。美國海軍現役7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大多數仍在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其技術體制相比中國最新一批052D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落后兩代以上。
即便最新下水的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其技術指標也僅勉強達到對抗早期版052D的水平。而中國已建成29艘052D系列驅逐艦,另有9艘正在開工。
29艘052D配合8艘055型組成的水面打擊群,理論上具備在遠海對抗美國整個驅逐艦艦隊的能力。
特別是055型配備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其1500公里的射程和10馬赫的末端速度,使得美國現有艦載防御系統幾乎無法有效攔截。
美國海軍引以為傲的航母力量同樣面臨嚴峻挑戰。現役11艘航母中,尼米茲號已服役54年,艾森豪威爾號51年,卡爾·文森號46年。
![]()
大部分美軍航母都已經不復全盛之勇
這些超期服役的航母維持成本不斷攀升。杜魯門號因碰撞事故面臨可能提前退役,其維修費用甚至超過新建一艘航母的預算。福特級首艦至今仍未形成完整戰斗力,后續建造計劃進展緩慢。
由于福特級的二號艦“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交付延遲,而尼米茲號又將在2026年5月份退役,美國海軍的現役航母數量將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縮減至10艘。
按照最起碼有一半航母呆在船塢里維修保養的特性,屆時,美國能夠實際部署在全球的航母戰斗群將減少到5-6個,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些艦齡超過40年的老爺船。
反觀中國,003型福建艦已進入海試階段,004、005型航母的建造計劃也正在推進,配合裝備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即將服役的空警-600預警機和殲-35艦載機的組合,將大幅提升中國航母戰斗群的作戰半徑和打擊效能。
未來福建號乃至004型航母的服役將改變西太平洋力量對比,其搭載的殲-35和空警-600組合,配合山東艦、遼寧艦的殲-15T,將形成3-4個可相互支援的航母戰斗群。
![]()
很快就會出現三航母戰斗群
護衛艦領域的差距同樣觸目驚心。美軍的“星座”級護衛艦項目進展緩慢,首艦至今未能下水。而中國已建成50余艘054A/B型護衛艦,形成規模化的近海防御體系。
在特種作戰艦艇方面,中國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將配備電磁彈射系統,這種技術跨越將改變兩棲作戰模式,而美國尚未提出對應的發展計劃,其現有的2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因缺乏經費難以更新。
根據美國軍事網站“世界軍艦詞典”的統計,由于大量上世紀70-80年代服役的艦艇無法更新換代,截止到現在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船平均服役年限已超過30年。
而中國海軍大批淘汰舊式艦船,以及新型艦船如下餃子般服役,目前中國海軍主力艦船的平均服役年齡只有18年。
在艦載航空兵發展方面,美國海軍航空兵也陷入了明顯的技術追趕態勢,目前美軍最為先進的F-35C作為當前主力艦載機,其作戰半徑和機動性能難以對抗中國的殲-35。
![]()
中國空軍殲-35戰斗機
特朗普曾公開要求研發雙發版F-35,反映出美國對現有艦載機性能的不滿。而中國正在測試的下一代艦載機(暫稱殲-50)將進一步拉大技術差距,迫使美國必須啟動新一代艦載機研發項目。
預警機體系的更新換代也凸顯兩國發展速度的差異:美國的E-7預警機項目遭遇擱置,被迫繼續采購老舊的E-2D充數。
而中國的空警-3000已進入試飛階段,其采用的數字陣列雷達技術領先美國現役預警機一代以上。這種差距將直接影響未來海空聯合作戰的指揮控制能力。
如果美軍航母硬要拿F-35和E-2D與中國的殲-35+空警-600組合對抗的話,其差距不啻于印度空軍用米格-29和中國的殲-20對抗。
在第五代戰機領域,美國空軍現役的148架F-22多數仍保持20年前的技術狀態,生產線早已關閉。
![]()
F-22已經不再生產
當五角大樓和軍火商們大力鼓吹的F-35系列面對中國的殲-20(含雙座型)和殲-35組合時,在航程、載彈量和超音速性能方面均處劣勢。
不拿殲-20比,光殲-35就憑借雙發超巡能力(2.2馬赫)、頂尖隱身性能(RCS≤0.01㎡)、氮化鎵雷達優勢(探測400km)及體系化作戰設計,在制空權爭奪中形成對F-35的代差壓制。
這促使美國必須加速第六代戰機研發,但其六代機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設計的PPT階段。相比之下,中國空軍的兩款六代機原型機預計2030年前即可服役,這種研發速度差距將深刻影響未來十年的空中力量平衡。
如果未來中美之間爆發軍事沖突,預計戰場將主要發生在第一至第二島鏈之間的海域和空域。
在這個作戰半徑內,中國可集中400余架殲-20、400余架殲-16和100余架殲-35形成壓倒性空中優勢,配合航母艦載機聯隊和岸基航空兵,能對來犯之敵實施多層次攔截。
![]()
這排面給力
更不要說中國部署的東風-21D和東風-26系列彈道導彈,基本上對美軍及其盟友的海空軍實施戰術打擊量大管飽。
撇開中美兩國競爭最為激烈的空軍和海軍裝備,陸軍裝備雖然不那么重要,但差距同樣不容忽視。今年5月份印巴沖突的經驗表明,即便裝備美制先進火炮系統,在體系對抗中仍可能遭遇慘敗。
而中國陸軍現代化程度遠超周邊國家,若爆發區域沖突,美國將難以依靠日韓等盟友的地面力量取得優勢。
要彌補這些領域的技術差距,美國需要投入的資金規模將十分驚人。僅以海軍為例,新一代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研發費用就可能超過3000億美元,加上航母更新、艦載機換代、預警機研發等項目,整體軍費增長將給美國財政帶來巨大壓力。
而在當前美國國內政治極化、預算分配爭議不斷的背景下,如此大規模的軍備投入能否持續值得懷疑。
![]()
總統先生你怎么看?
當下美國軍隊基本上超過一半的裝備都是陳年古董,光是維護這些老古董就已經耗掉了美國大部分軍費,而且在用著幾百美元一卷的手紙,喝著上千美元一杯咖啡的史密斯專員們的操作下,投入上萬億美元的軍費竟然還維持不住。
這導致美軍沒有錢搞新裝備,就只能進一步依賴老裝備,然后不斷延長老裝備的服役時間。這樣又導致老裝備的維護費不斷攀升,需要更多軍費。
所以你就會看到美國的國防預算數字越來越恐怖,但是每年投入的新裝備幾乎為零,老裝備越來越老,整體作戰能力越來越拉胯。
最可怕的是,美國內部對改變這一現狀毫無辦法,今天新裝備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已經大打折扣,想造新裝備也已經力不從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