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縣以“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活動為契機,發掘本土非遺人才,將竹木雕刻、宜豐刺繡等非遺傳統技藝融入職業教育,定期開展“非遺進職教”活動,為非遺傳承開拓全新路徑。
![]()
5月6日,宜豐中等專業學校實訓室內,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非遺傳承實踐課堂正在火熱進行。省級非遺名錄竹木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劉四喜、市級非遺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張蘭英,作為“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活動的本土非遺人才,化身職教老師,手把手指導學生。竹屑紛飛間,劉四喜手持刻刀,指尖靈活游走,指導學生精心雕刻竹木胚胎;繡繃翻轉之際,張蘭英耐心示范,學生們專注地勾畫著刺繡紋樣。教室后墻懸掛的《魚戲》竹刻與《多子多福》絨繡作品,精美絕倫,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美學完美融合,彰顯著“非遺進職教”的創新成果。
![]()
![]()
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將自己畢生所學的精湛技藝和對非遺文化的深刻理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在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們進步顯著,創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理念,成為宜豐非遺文化創新發展的生動體現。
![]()
未來,宜豐縣將持續深化非遺與職業教育的融合,借助“四個 100”文化導師下鄉活動,挖掘更多非遺人才,培育新生代傳承力量,讓非遺文化真正實現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
來源:宜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