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問題都來源于認知
張朝陽在《星空下的對話》發表了對act認知行為療法的看法,說一個有恐高的人,他接下來的工作需要從事高空作業,如果他不想放棄,就只能慢慢的去脫敏,靠近恐懼,而不是還沒開始就已經舉手投降,人的最大阻礙永遠是自己,在有安全保障的高處,引發的恐懼很多都是杯中風暴,你要親身經歷才可知道一切不過是夢幻泡影,只是意識對他的擔憂被放大了。
![]()
大腦通過百萬年的發展,進化出了一套適應環境的系統,可以保障生命無限的延續下去,特別是在遠古時代,到處都充斥著危險,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族人干掉,或者是被山林中的食物毒死,被惡劣的環境所吞噬。
大自然中上百種物競天擇的死法,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人類,所以有些本能反應是刻在基因里面的,傳承到你這一代,這些功能也并未喪失,靈敏度依舊在,而當下的環境到處都矗立著混凝土和鋼筋的建筑物,我們被包裹在里面,安全無比,早已經不用擔心叢林法則下的原始生態,仿佛人類已經跳出了食物鏈不在其中。
你的焦慮抑郁恐懼皆是來自遠古的傳承,以前是你的保命符,而現在卻成為了你的催命符,很多時候我們恐懼的事情是不可能會發生的,而基因卻選擇寧可錯殺不可放過,還是讓你高度警惕,即使概率再低的事情也會引起你的注意,站在基因的角度,未免有些矯枉過正了。
我稱這些想法都是幻覺,當然,幾千年的時間,歷史上有無數的人都曾說過或領悟過這個道理,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這個理念越發顯得重要起來,觀察所有人,你會發現越是可以成功的人腦中的幻覺越少,只會行當下事,不留念過去不擔憂未來,那些還在深深懷念初戀的人,想必現在應該不會太成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
認知行為療法
事件發生屬于A,產生的結果是B,賦予他是好還是壞的是我們的認知C,當一件事不停的折磨你,你首先要考慮的并不是這個事情怎樣,因為他已經發生了,就不可以改變了,你要換一種方式去理解他,并說服自己。
所有的事情本來就不是絕對的,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對你感覺是一件要滅頂的事情,在別人那里可能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
先不說物質能力,人與人之間情緒處理能力也可以分出天上地下,而這主要源于我們的認知和對世界的看法決定的,比如現在的孩子,生活之中的富裕程度遠高于以前,可他們的抗壓能力卻有質的降低,每天被嬌生慣養著,導致他們處理外界刺激的能力十分薄弱,這就是認知C的問題。
臨床心理學上,已經逐漸用沒有副作用的“認知行為療法”代替藥物治療,所有的煩惱都事出有因,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想法,現代人都有嚴重的精神潔癖,不允許一絲絲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發生,要是放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戰爭年代,是個個都要應激啊。
事情還是那個事情,可我們的看法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生在世,不順之事十有八九,心態可以說是人的核心競爭力,你能管理好內心,才能在外在的世界馳騁。
![]()
情緒受外界控制嗎?
我們為什么會開心快樂,是因為外界的事件或者自身的想法導致大腦瞬間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從而引發了情緒開關,傳達到我們的意識,讓我們覺得現在心情很舒暢。
那么傷心難過也是一樣,先是有因再然后是果,情緒是果,他的因產自于大腦里的情緒回路,而大腦為什么會產生這些情緒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你感受到了快樂,你才會快樂,而這個感受就是我們對外界的理解。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看到異性才會產生情欲,而同性戀看到同性才會引發身體的荷爾蒙分泌,他們的果是一樣的,而引發他們的因卻大為不同,再比如一個人喜歡吃蘋果,另一個人喜歡吃香蕉,他們各自都有為什么喜歡的一系列想法,只是他們喜歡的原因不同。
那么我的終極問題就是,在沒有這些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能不能直接產生我們想要情緒,首先大腦并不是一個機器,必須由外界輸入電信號,去觸發相應的模塊作出反應,他的一系列機制都在黑乎乎的頭顱骨骼里。
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感知世界是不一樣的,你不能說他們不在同一個世界,只能說他們大腦機制是不一樣的。
說了那么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你的想法,情緒,痛苦,開心,抑郁,焦慮都不是外界決定的,而是你自己的大腦機制在后臺默默運行著,非要說誰是他的決策者,我認為就是你的認知,你對外界的反應決定你的意識內容,有人看到狗會忍不住的心生愛惜,而有些人看到狗唯恐避之不及,狗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你的意識想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