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祖森
1949年3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挺進長江北岸,積極練兵,待命渡江。中共華中工委從一地委和六地委抽調干部培訓,組建無錫分區,準備隨軍南下,去接管無錫、常州、江陰、宜興、金壇和溧陽6個市縣;我也被抽調參加培訓。3月18日,我拜別了一地委干校的戰友,從泰州老東河出發,來到了泰州東南的張甸參加培訓。張甸是個100多戶人家的村莊,是一地委南下干部集結的中心點,先后來這里報到的干部達500余人;六地委準備南下的數百名干部,也集結于張甸附近的高家莊一帶培訓。
![]()
泰州張甸高家莊舊址
認真學習 明確任務
學習的序幕拉開了。3月19日,接管籌備委員會副書記謝克東向全體干部作了學習動員報告。他首先傳達了中共華中工委關于籌建無錫分區的決定,宣布了領導干部名單,接著談了革命形勢,最后講了學習計劃,要求大家:第一認清形勢和任務,確立到新區工作的正確思想;第二、認真學習新區和城市政策;第三、根據新區情況,結合各部門實際,訂出工作計劃,做到一到目的地就能順利地開展工作。
3月20日,華中工委江南工委副書記包厚昌作了《無錫分區情況介紹》的報告。他詳細地介紹了這一地區的自然概況,民情和敵情特點,工商業、文化教育和郵電交通情況,我黨我軍在江南地區的工作基礎以及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他殷切地希望同志們注意幾點事情,特別強調了正確執行黨的政策,加強與地下黨同志的團結合作。聽了這個報告,使我們初步了解了無錫地區的一般情況。
3月24日,接管籌委會書記吳覺作了《形勢與任務》的報告。他在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以后,高興地告訴我們:1949年的任務,在軍事上是“軍隊向前進”、“打到江南去”。我軍可能要解放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陜西和甘肅等省。在政治上,中共中央準備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個報告鼓舞人心,進一步堅定了同志們下江南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3月下旬,謝克東還作了《新解放城市工作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報告很詳盡,內容很豐富,講了8個小時。報告共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認真學習和正確執行城市政策,是當前全黨全軍的重大任務”,系統地闡述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城市和農村的不同特點,由此產生的不同政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組織方法以及過去執行城市政策中的缺點及其主客觀原因;第二部分“新解放城市的性質、方針和政策”,闡述了人民城市的性質,長期的永久的建設方針,保護工商業和保護城市生產的政策,以及執行紀律的必要性和嚴肅性;第三部分“城市中各階級分析,及其對革命的關系”;第四部分“城市中政權工作、群眾工作和建黨工作”;第五部分“軍管時期的城市工作”,包括建立軍管會,接管工作,工作步驟怎樣進行工作和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第六部分“領導問題”,著重講領導思想、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上應注意掌握的問題。
4月1日,接管籌委會委員莫珊作了《新區農村工作》的報告。他從江南農村與蘇北農村的不同特點講起,進一步闡述了新區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步驟。
4月6日,接管籌委會委員姚遠作《新區公安工作初步意見》的報告。他先分析了敵情,繼而講了總的方針、工作步驟、農村治安和領導問題。針對幾個具體問題,詳細地講了接收、逮捕、登記、搜繳武器、偵查工作和保衛工作。
![]()
南下接管干部韋祖森記錄張甸培訓和南下接管情況的《南下筆記》
通過時事政策學習,我們認清了革命形勢,確立與鞏固了為革命服務的堅強決心,增強了政策觀念和組織紀律性。大家普遍感到農村干部不能“鄉下獅子鄉下舞了”,面臨到城市去工作,也不能拿了“鄉下獅子”到城市里亂舞;只有轉變農村工作的思想作風,才能適應新形勢,做好新解放城市的工作。大家還表示,要謙虛謹慎,平等待人,奉公守法,遵守紀律;要繼承和發揚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要像陳毅司令員所教導的那樣,入城以后,保證做到“眼不花,心不亂,嘴不饞,手不癢”。
建立組織 調配干部
組織建設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籌建無錫分區。籌委會由吳覺、謝克東、顧風、張志強、包厚昌、夏巖、莫珊和姚遠同志組成,吳覺和謝克東分別擔任正、副書記。一地委和六地委分工,各自接管3個縣,因此把南下干部按縣編成6個大隊。但領導機關還未配備工作班子,尚有一批負責干部等待分配。
第二階段,正式組建無錫市。
4月8日,謝克東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了中共華中工委的新決定:
1、鑒于無錫的輕工業比較發達,素有“小上海”之稱,為管理好工業城市,決定單獨成立無錫市,直屬蘇南區黨委和蘇南行署領導。原無錫分區改為常州分區,接管武進、江陰、宜興、溧陽、金壇、無錫縣6個縣。
2、成立無錫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由蘇南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兼,副主任由蘇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劉季平兼(南下后正式公布的無錫市軍管會名單中未設副主任)。成立中共無錫市委員會,書記錢敏(未到任,由管文蔚代),副書記謝克東。成立無錫市人民政府,市長顧風,副市長包厚昌。原無錫分區籌委會的吳覺、張志強、夏巖和姚遠等同志,另行組建常州分區領導班子。
3、原屬一地委的南下干部,原則上調往無錫市工作。(例如,我在4月初調任宣傳大隊淮海文工團指導員,此時即被召回另行分配)
![]()
1949年無錫市軍管委領導人合影(左一管文蔚、左三劉先勝、左四劉季平、左五陳丕顯)
二、根據革命需要和工作性質,無錫市委將原來3個縣大隊的干部重新組合分配,同時調配干部充實市級機關。4月10日,莫珊主持干部會議,宣布了28個同志的工作。
其中軍管會本部:楊大德、顧桂銀、楊祖昌、韋祖森、向明
市委秘書處:臧晨光、郭進程
市政府秘書處:丁書齋
民政局:顧為璜
文教處:徐靜漁
職工委員會:王家揚、沈旦華、王平東、林超、謝翼、周中靜。
三、軍事管制委員會根據需要設立相應的組織和配備干部。
無錫市軍管會本部的組織人事情況是:
秘書長:汪海粟(未到任)
副秘書:長江堅
主任秘書:謝東來
政治秘書:楊大德(后到任)
行政秘書:顧桂銀
交際秘書:邱寶瑞(過江后宣布到職)
研究科長:楊祖昌
統計科長:韋祖森
文印科長:張守掘
供給處副處長:馬惠伯
總務科長:嚴公然
財務科長:沈云
衛生科長:錢一平。
四、正在此時,劉季平同志率領華中工委和華中辦事處大批干部南下,參與無錫市的接管工作。劉季平指示莫珊按“先接后分”的原則辦理。“先接”,就是根據工作性質,統一編組,聯合接管;“后分”,就是接管以后,再決定哪些被接管的機構歸誰管,哪些同志留市或回蘇南行政公署工作。據此,把華中工委機關和一地委南下干部統編成8個單位,除軍管會本部、市委、市政府外,又增編了財經部、文教部、公安部、郵電交通部等4部和1校,并指定了負責人。
五、南下干部實行軍事化管理。在軍管會下面成立參謀處,負責行動準備和行動指揮。上述8個單位依序改編為8個大隊,另將獨立團編為第九大隊。大隊下設中隊和班,大隊干部由軍隊委派。軍管會本部的大隊長是張云,設管理員2人,通訊員6人,負責通訊聯絡和住房分配等事宜。
六、在黨委會領導下,自上而下建立了黨的組織。以大隊為單位成立黨支部,幾個支部成立分總支。例如,我負責的軍直分總支,設軍管會本部、市委和軍事部3個支部,計有黨員133人(內干部104人,勤雜29人),分成17個黨小組。由于健全了黨的組織生活,加強了思想領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從而保證了學習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七、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3月下旬,我在華中工學團作了《關于建立新青團的動員報告》,成立了新青團分總支(籌),由我和叢繼禹任正、副書記,下設3個團支部,發展了一批團員。各個大隊也相應地建立了團支部或團小組。調配干部時,華中工學團學員分配到蘇南各地區和無錫市,其中近40人組成支前大隊,作為行軍向導,隨軍過江,后來參加溧水縣的接管工作。
結合實際 制訂計劃
在時事政策學習結束后,進入第二階段學習,即做好接管的各項準備工作。
此時,根據在江南堅持原地斗爭的中共無錫工委提供的情報編印的《無錫概況》一書發下來了。這本資料內容豐富,全面翔實,真是雪中送炭。大家如獲至寶,認真閱讀,分析研究,心中更有數了。這本資料為接管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可靠的工作基礎,是無錫地下黨同志的重大貢獻。各大隊據此確定了接管對象,擬就了接管的命令、通告和布告,制訂了接管計劃和工作步驟,進一步落實了干部的工作任務。對重點單位也擬訂了派武裝警衛和保護計劃。我們研究科和統計科的同志,作為領導的助手,經常深入了解準備工作情況。例如,我曾到文教部,了解到市文教部的準備工作做得比較細致。他們將學校分成大專、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三種類型,制訂了不同內容布告、通告和講話提綱,落實了干部任務。又如四大隊負責金融工作的同志,他們擬訂的派警保護的措施計劃,符合警護原則。我們還繪制了分區域的警護計劃圖表,供領導決策時參考。
![]()
在做好接管的思想、組織和工作準備后,我們進無錫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接管工作。
![]()
解放初期中共無錫市委駐地舊址(原復興路121號)
![]()
解放初期無錫市人民政府駐地舊址(原縣前街82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