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擘畫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
本報今起開設“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欄目。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感受時代脈動,聚焦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組織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舉措行動,展現廣大干部群眾邁向“十五五”、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地處陜北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交會地帶的陜西省黃龍縣,林草覆蓋率達92%,被譽為“陜西的一葉肺”。這里氣候溫潤,300余種蜜源植物繁茂生長,為中華蜜蜂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由中華蜜蜂采集山林百花釀造的黃龍蜂蜜,色澤透亮、花香怡人,集蜂膠、蜂蠟、花粉于一體,活性酶含量超普通蜂蜜。2016年,“黃龍蜂蜜”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黃龍縣生態價值轉化的“金色名片”。
近日
記者來到這座
被綠色植被環繞的縣城
切身體驗當地市場監管部門
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
賦能當地中蜂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成果
![]()
黃龍縣中蜂養殖場。黃龍縣市場監管局供圖
構建全鏈條保護體系
筑牢品牌護城河
“地理標志是產品的‘身份證’,更是品質的‘承諾書’。”黃龍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趙國強說,為規范地理標志使用,該局近期修訂印發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黃龍蜂蜜”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明確標志申請、核驗、監管全流程,要求產品標簽同步標注地理標志名稱及標準代號,實現“一物一碼”溯源管理。
針對市場上存在的冒用、濫用地理標志現象,黃龍縣市場監管局以“鐵拳”專項行動為抓手,2024年查辦知識產權侵權案件4起,罰沒款6.9萬元。同時,在陜西省首創“黃龍蜂蜜”地理標志體驗中心,設立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聯系點,構建起“防偽溯源+執法打假+宣傳推廣”的全鏈條保護體系,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遁形。
啟動地方標準修訂
激活發展新動能
“市場對蜂蜜安全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黃龍縣利峰土特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賓感慨道。作為當地首家被授權使用“黃龍蜂蜜”地理標志的企業,該公司帶動當地200余戶蜂農增收,其產品在2025年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廣受好評。
面對消費升級與產業競爭,黃龍縣市場監管局及時啟動地方標準修訂工作。據趙國強介紹,新版標準將增加重金屬、抗生素殘留檢測要求,嚴控蜜源環境,并針對麥芽糖等新型摻假物增設檢測項目。此次修訂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通過細化溫控、理化指標等技術參數,推動黃龍蜂蜜從“區域特色”向“品質標桿”跨越。
壯大鄉村特色產業
打造共富金鑰匙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按標準養蜂,蜂蜜品質更穩,價格也比普通蜂蜜高出一截。”黃龍縣石堡鎮廟河村蜂農姜峰養殖中蜂10余年,擁有100多箱蜂群,年收入達5萬元。隨著黃龍蜂蜜品牌價值提升,全縣中蜂養殖規模已突破9.3萬箱,年產蜂蜜1450噸。中蜂養殖業已成為黃龍縣4大現代農業產業之一。
產業興旺的背后,是知識產權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黃龍縣通過“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建成3個中蜂保種場、2家核桃精深加工廠,推動生態資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農民獲得感。目前,全縣已擁有“黃龍蜂蜜”“黃龍核桃”2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黃龍中蜂蜂蜜”“黃龍核桃”2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效專利6項、注冊商標671件。黃龍縣市場監管局局長史曉偉說:“要讓地理標志產品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既要守住綠水青山,更要鑄就金山銀山。”
從深山蜂箱到大型展臺,黃龍蜂蜜的“出圈”之路,正是知識產權保護賦能特色產業的生動實踐。史曉偉表示,黃龍縣市場監管局未來將持續深化地標品牌建設,推動黃龍蜂蜜走上更為廣闊的國內外市場,讓這份源自高原腹地的自然饋贈,香飄更遠,甜入人心。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徐文智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7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