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者按:“家+書屋”作為2025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致力于在“家門口”為親子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家庭能力發展與家庭社會參與等多元服務,以教育賦能家庭,以閱讀助力成長。楊浦區以“書香融入生活、閱讀點亮社區”為理念,有機整合書店、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資源,構筑類型豐富的“家+書屋”網絡。這些空間不僅是知識驛站,更成為鄰里情感聯結與文化共享的載體。
近日,區婦聯與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走進‘家+書屋’”專欄,帶大家一同感受“家+書屋”如何成為點亮親子生活、賦能家庭成長的“家門口”幸福空間。

今天,跟著“家+書屋”
小小主理人戴梓涵的腳步
打卡敦煌當代美術館
近日,2025上海“時尚100+”榜單正式揭曉,楊浦區敦煌當代美術館脫穎而出,入選上海時尚空間。這座由舊停車庫改造而成的藝術空間,不僅以其獨特的“沙丘形”建筑外觀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前來打卡,更作為楊浦區“家+書屋”家庭教育新空間網絡的重要一員,成為親子家庭感受藝術、學習知識、共享溫情的“家門口”幸福空間。
![]()
![]()
敦煌當代美術館坐落于創新創業氛圍濃郁的長陽創谷,自2024年建成后迅速成為楊浦區的文化新地標。館內擁有1500平方米的開放式展廳,并整合書店、咖啡廳、兒童教育區等復合功能,構建出集展覽、休閑與公共教育于一體的多維藝術生態。
美術館的建筑外觀獨具特色,令人想起敦煌的自然景觀。開業以來,美術館以敦煌文化為基因,致力于通過跨學科的研究與展覽實踐,挖掘并重構絲綢之路文化在當代的思想價值。
![]()
![]()
作為楊浦區“家+書屋”家庭教育新空間的一部分,敦煌當代美術館充分發揮絲路文化特色,打造豐富多彩的親子美育活動,讓這里成為居民在上海領略敦煌藝術魅力的關鍵窗口。
![]()
今年8月,由區婦聯主辦的“飛天筑夢·少年礪彩”818自強少年主題活動在此舉行。孩子們走進美術館2025年度特展“登臨出世界”,在西夏木緣塔等珍貴文物前駐足凝視,從斑駁的木紋與細膩的雕刻中,讀懂古人對家園的守護、對永恒的追尋。
![]()
![]()
暑假期間,敦煌美術館還發起了“小小講解員”社會大美育項目,以上海青少年為對象,圍繞絲路主題展覽展開系統培訓。孩子們學習藝術史、了解創作背景,將專業內容轉化為生動的語言,向觀眾傳遞藝術之美。這一項目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
![]()
![]()
![]()
如果你定期關注美術館的信息,會發現這樣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基本每天都在開展。“中秋光影里的敦煌九色鹿”帶領親子家庭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逐夢蒼穹工程師”親子科學火箭營將航天精神注入家庭教育;“小小城市生態體驗家”公益親子課堂,讓親子家庭走進長陽創谷,在城市與自然的交織中探索生態秘密……
![]()
![]()
這些活動涵蓋生態、科技、藝術、傳統文化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使美術館從單純的展覽場所,升級為親子共學、情感共融的創新平臺。
近年來,楊浦區積極構建“家+書屋”家庭新空間項目,目前全區已有15家“家+書屋”,分布在8個街道。其中市場化運作的書屋11家,占比73%,與高校有關的書屋4家,占比27%,形成了市場機制與高校文化共融、點線面結合的綜合布局。
![]()
敦煌當代美術館正是這一網絡中的亮點之一。走進館內,常可見孩子們凝神聆聽藝術講解,親子家庭共同參與非遺手作、藝術工坊,或圍坐共讀,這里不僅是藝術陳列之所,更是情感連接與知識傳遞的溫暖場域。
![]()
![]()
從舊車庫到新美術館,從靜態展示到動態教育場域,敦煌當代美術館的轉型,映射出城市更新中文化空間的角色蛻變。它不再只是藝術的容器,而是融合“家+書屋”的創新模式,將文化傳承、藝術啟蒙與家庭教育有機融合,讓藝術從“殿堂走入日常”,重塑著居民的美學體驗與生活聯結,同時,也讓這座“時尚空間”成為市民“家門口”的文化驛站。
文字| 陳露 諸依純
視頻| 孫培杰 姜玥秀
編輯| 陳露
圖片為資料圖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
![]()
![]()
![]()
![]()
上觀號作者: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