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羅莎莎
□ 本報通訊員 郭筱琦 姚云生
“現在打開‘風向標’平臺,一眼就能看出辦案均衡度、數據異常波動問題,比以前照著列表一行行比對要快多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部門干警小徐梳理案件數據時,對著屏幕里清晰的預警標識感慨道。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今年以來,濱湖區檢察院跳出傳統管理思路,以“三個統籌”破題,讓基層案件管理既有“精度”又有“溫度”。
“案件管理的意義不是單純‘挑錯找茬’,而是要跟著辦案全流程走,既防風險又提效能。”濱湖區檢察院檢察長舒廣權表示,基于這一理念,該院將風險防范與過程監管“擰成一股繩”,將管理觸角延伸至辦案每個環節。統籌風險防范與過程監管、內部管控與外部監督、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才能達到釋放流程管理動能、提升實體管理效能、激發案件管理潛能的實際效果。
為此,該院制定《案件受理提示清單》,在案件受理環節像“管家”一樣,盯著特殊案件類型、信訪輿情風險等57項內容,及時提示實時跟蹤。圍繞盜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十多類高發型、涉眾型案件,制發《提示函》“打預防針”,實現風險源頭管控。11起案件因管轄權不符被退回偵查機關,3起被督促移送至有管轄權單位,39份書面提示堵住跨區域案件“連接點”不強等漏洞。
辦案過程中,管理也沒有“掉線”。該院針對涉民生、易引發輿情案件列出29項管控要點,周周跟進進展;每天通過檢察業務系統巡查,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發送流程監控通知書。結案環節則以分級催辦、交叉互查、復審文書“三把鎖”確保“出口安全”。所有案件先由檢察官自查,再由部門負責人按照《法律文書審核清單》,同步復核重點案件;結案前更是堅持必查監督線索、必查矛盾化解、必查治理隱患“三必查”,依托“濱檢e站”法律監督線索管理平臺,破解監督線索遺漏、丟失、難追溯等問題,“四大檢察”互移成案線索12條。
談到“濱檢e站”對線索“顆粒歸倉”的有力推動,濱湖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威最有發言權。他在辦案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先后注冊兩家旅游公司,實施非法集資行為,法院判決后,這兩家本應注銷的公司卻仍存續。該情況經“濱檢e站”平臺流轉研判后,隨即由行政檢察部門辦理,經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檢察建議書,最終推動吊銷兩家涉罪公司的營業執照。
濱湖區檢察院一樓大廳的大屏,每季度“高質效案件”和“優秀辦案個人”都會循環展播,通報表揚,迄今已有15件案件、9名干警成為院里的“明星”。該院還在院內的《值更·月刊》“點名”通報問題瑕疵,由員額檢察官和檢務督察部門組成小組點評問題,真正實現“管案”又“管人”。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