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花都區農產品產業協會發布全區首個全品類農產品公用品牌——“花農鮮品”。
![]()
“花農鮮品”品牌標志
“花農鮮品”公用品牌以“一產為基、二產賦能、三產融合”為核心,整合花都優質農業資源,從源頭把控品質,從加工提升價值,將分散的農產資源凝聚成品牌合力,助力花都農業從“單打獨斗” 邁向“集群發展”,帶動“花都味道”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據了解,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花農鮮品”建立了“全程質量可控、標準明確可依、合規可監管、追溯可查”的全鏈條體系。供應商需具備合法資質與穩定產能,產地需經省級以上權威檢測達標,每批次產品需通過農殘、水分等關鍵指標檢測,生鮮產品全程冷鏈貯運,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新鮮安全。
花都區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品牌建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抓手,希望“花農鮮品”堅守品質底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推動初級農產品向精深加工品延伸,打造兼具影響力與競爭力的區域特色品牌,為花都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花農鮮品”品牌專區
近年來,花都區立足區域優勢,突出特色發展,持續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行動和品牌強農工程,培育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品牌。目前,全區已成功獲評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72個,其中,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2個、綠色食品23個、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34個。
重培育,打造特色品牌
注重科學謀劃。將品牌建設工作列入花都區農業產業發展中期規劃,以打造品質過硬、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農業品牌為發展方向,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確保品牌建設工作有序開展。近年來,花都區農產品品牌數量穩步提升,總量位居全市前列。
注重梯次培育。深入挖掘花都區獨特自然資源與人文底蘊,聚焦花卉、漁業、水果等主導特色產業,建立花都區名優農產品品牌培育庫,按照“培育一批、發展一批、儲備一批、成熟一批、申報一批”的工作思路,梯次培育“國字號”“省字號”品牌,推動花都區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由0到12個,產業優勢逐步轉化為品牌優勢。
![]()
炭步檳榔香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重科技,提升品牌價值
在良種創新上下功夫。引入生物技術、遺傳育種等先進技術,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農作物新品種,為農業品牌提供優質種質資源。如,廣州中植農業有限公司選育的花芝藍1號、花芝藍2號、花芝藍3號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激發花都藍莓品牌發展“芯動力”,目前全區擁有藍莓設施栽培基地近7000畝,“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模式成型起勢,一個年產值近10億元的藍莓產業呼之欲出。
在數字技術上求突破。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品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增強品牌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如,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合作開發全國首個AI技術與傳統盆景技藝融合的系統——“微景智成”,實現盆景智能設計和立體展示,助力傳統盆景產業創新發展和地理標志品牌深入打造。
在產品質量上促提升。緊抓產品質量這一品牌發展生命線,加強品牌標準建設,制定實施羅非魚、藍莓、西洋菜等地方標準和生產技術規范8個,確保農產品品質穩定、可靠;同時強化質量監測,推廣應用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加強上市農產品藥物殘留速測把關,為品牌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
花都藍莓(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重推介,提升品牌影響力
打好電商牌。創建全省唯一的“互聯網+農業”產業園,建成全市首個農村電商產業園,與京東平臺合作開發“穗農優品區域特色館”,連續五年舉辦花都區數字農業直播節系列活動,目前全區農業電商企業發展至100多家,農產品線上年銷售額超20億元。
![]()
花都彩虹鯛(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打好宣傳牌。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媒體平臺和展銷活動,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講好品牌故事,傳播品牌價值。今年以來,組織龍頭企業和名優特色農產品參加各類展示活動9場(次),廣東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南方+等媒體平臺對藍莓、盆景、花卉等花都優質農副產品宣傳報道超30次。
來源:花都區農業農村局
編輯:夢圓
復核:龔耀東吳敏娜
校對:賈愚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