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邁入第35天,追平史上最長停擺紀錄的同一天,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穆罕默德·阿里國際機場附近傳來巨響。一架機齡34年的波音MD-11寬體貨機從53米高空徑直墜落,滿油狀態下的劇烈爆炸讓現場瞬間淪為火海,周邊倉庫被烈焰吞噬,黑煙在逆溫層作用下攀升至3000英尺高空,遠在印第安納州新奧爾巴尼的居民都能清晰望見這條猙獰的黑色煙柱。機場周邊散落著飛機殘骸碎片,消防車的警報聲徹夜未歇,警方緊急劃定五英里避難區,要求居民就地滯留。
截至11月5日,這場空難的死亡人數已升至9人,仍有16個家庭報告親屬失蹤,路易斯維爾市長格林伯格坦言遇難人數可能還會增加。救援人員天亮后重返火場,法醫通宵鑒別遺體,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人員才姍姍來遲。詭異的是,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美國政府主管部門全程保持沉默,這種沉默背后藏著難以啟齒的真相——這架早該退役的老飛機,因美國貨運體系資金短缺遲遲未能更新,美聯邦航空部門長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政府停擺導致空管人員無薪上崗、監管體系徹底癱瘓,最終將隱患釀成慘劇。
![]()
誰能想到,全球最發達的國家會讓34年機齡的貨機繼續執飛?要知道MD-11這類寬體貨機的設計服役年限通常不超過25年,超期服役的機身結構、老化的航電系統本就暗藏風險,再加上空管人員在無薪狀態下的疲勞工作,這場災難從政府停擺的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伏筆。更諷刺的是,當普通民眾為生命安全擔憂時,美國政客們仍在為權力博弈樂此不疲。副總統萬斯公然宣稱“停擺將持續至11月下旬”,特朗普在14次談判無果后直言“不打算妥協”,言外之意就是讓政府繼續關門,讓民眾的苦難成為兩黨斗爭的籌碼。
這場停擺的根源早已不是簡單的預算分歧,而是兩黨在《平價醫療法案》補貼問題上的死磕。參院民主黨人堅持要“加強版”補貼,共和黨則堅決反對該法案,加上11月4日恰逢多項關鍵地方選舉,雙方都不愿在選舉前夕退讓,導致參院14次投票都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有趣的是,無論兩黨吵得多兇,總統和議員的工資受憲法保護照發不誤,受苦的永遠是普通民眾:4200萬低收入人群面臨食品援助中斷,70多萬聯邦雇員無薪上班或被裁員,320多萬民航乘客因空管短缺遭遇航班延誤,早期教育中心瀕臨關閉,疾控和藥監部門工作放緩,聯邦相關訴訟審理大面積延后。
![]()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早有預警,持續停擺可能造成70億至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關鍵經濟數據的斷檔更讓市場信心受挫。但這些數字似乎從未觸動政客們的神經,他們一邊相互指責,共和黨稱民主黨“厚顏無恥”,民主黨指責共和黨“拒絕協商”,一邊將民眾的安危拋諸腦后。共和黨參議員約翰·肯尼迪直言“看不到任何出路”,民主黨眾議員高野則把皮球踢給特朗普,這種推諉扯皮讓停擺僵局看不到破解的希望。
最新民調顯示,49%的美國人認為“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不足一成的人認可“當下是最好時代”。當政府停擺打破歷史紀錄,當空難慘劇揭露監管癱瘓,當兩黨博弈無視民生疾苦,這樣的民調結果并不意外。這架墜毀的MD-11貨機,更像是美國體制失靈的一個縮影——政客們為了權力爭奪,可以讓政府停擺,可以讓監管失效,可以讓民眾的生命安全為政治博弈買單。
![]()
如今,美國政府停擺已進入第36天,打破了最長紀錄,而空難的救援和調查仍在繼續,更多家庭可能要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那些無薪工作的空管人員、失去食品援助的低收入者、因航班延誤滯留的旅客,他們都是這場政治鬧劇的犧牲品。特朗普們口中的“不妥協”,背后是無數普通美國人的血與淚,這樣的“堅持”究竟是為了國家利益,還是為了一己私欲,答案早已不言而喻。當一個國家的政客將權力凌駕于民眾福祉之上,當體制失靈導致悲劇頻發,所謂的“最好時代”,注定只能停留在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