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熱鍋爐系統的運行管理中,“汽水共騰”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異常工況。它是指鍋爐蒸發面產生的蒸汽中,攜帶大量含鹽濃度高的鍋水水滴,導致蒸汽品質嚴重惡化。這種現象不僅會引發過熱器積鹽結垢、造成蒸汽渦輪機效率下降,更嚴重的是,可能導致鍋爐水位計指示失真、管道發生水擊,甚至引發鍋爐爆管等災難性事故。因此,科學有效地防止汽水共騰,是保障供熱鍋爐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核心環節。
![]()
汽水共騰是一種危險的異常工況
汽水共騰的成因深度剖析
汽水共騰的發生并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鍋水水質惡化,超出了鍋爐設計的安全運行范圍。主要誘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鍋水含鹽量過高:這是最核心的因素。隨著鍋爐的連續蒸發濃縮,鍋水中的溶解固形物(TDS)和各類鹽類濃度不斷升高。當濃度超過臨界值時,鍋水表面會形成大量穩定的泡沫,蒸汽泡破裂時帶出的水滴增多,導致蒸汽攜帶水分的能力急劇增加。GB/T 1576-2018《工業鍋爐水質》對不同壓力等級的鍋爐的溶解固形物含量有明確的限值規定。
- 鍋水堿度過大:鍋水中的總堿度(通常以OH?、CO?2?等形式存在)過高,會加劇鍋水的起泡性。堿性物質如同表面活性劑,降低了水的表面張力,使蒸汽泡膜不易破裂,泡沫層增厚,為汽水共騰創造了條件。
- 懸浮物和油脂含量超標:補給水處理不當或系統內帶入的懸浮物、油污等雜質,會為泡沫的形成提供凝結核,并污染汽水分離裝置,降低其分離效率。
- 鍋爐運行工況突變:鍋爐負荷突然增加、水位過高或燃燒工況劇烈波動,都會導致蒸發強度瞬間加大,破壞鍋水表面的穩定性,可能誘發汽水共騰。
基于標準的水質控制與監測防治策略
防治汽水共騰,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監控為先”的原則,嚴格將鍋爐運行水質控制在標準允許范圍內。
![]()
對鍋爐水質要不定時進行抽檢
嚴格控制給水與鍋水品質:
- 給水質量是基礎:必須確保鍋爐補給水經過軟化、除鹽等有效處理,使其硬度、溶解氧、鐵、銅等指標符合GB/T 1576-2018的要求,從源頭上減少雜質帶入。
- 鍋水指標是核心:重點監控鍋水的pH值、電導率(間接反映含鹽量)、總堿度、氯離子等關鍵參數。例如,標準規定額定蒸汽壓力≤1.0MPa的鍋爐,其鍋水(無過熱器)的溶解固形物應<4000 mg/L,總堿度應<12 mmol/L。運行中需通過連續排污和定期排污,將各項指標穩定在標準限值內。
實施精準的化學監督與運行管理:
- 建立嚴格的水質化驗制度,定期對給水、鍋水進行全分析。對于供熱鍋爐,日常的監測頻率和項目必須得到保證。
- 穩定鍋爐運行工況,避免負荷的急劇變化。司爐人員應保持均勻加煤,平穩調節燃燒,維持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
借助專業儀器實現精準監測:
- 傳統的人工取樣、實驗室分析存在滯后性,難以滿足現場即時監控的需求。因此,配備便攜、高效、多參數的水質檢測儀器,對于實現預防性維護至關重要。例如,ERUN-SP9-11型便攜式多參數鍋爐水質檢測儀,正是為應對此類場景而設計。
![]()
便攜式多參數鍋爐水質檢測儀
- 該儀器嚴格依據GB/T 1576-2018標準配置,可精準測定pH、電導率、溶解固形物(TDS)、總堿度、氯離子、磷酸鹽等與防治汽水共騰直接相關的多項核心指標。其集成化設計(如雙溫控消解器、大容量鋰電池)特別適合在鍋爐房現場進行快速檢測,幫助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掌握水質動態,及時調整排污策略和加藥方案,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這種基于精準數據的主動式管理,是防止汽水共騰最有效的手段。
綜上所述,防止供熱鍋爐汽水共騰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在于對水質的精細化管控。技術人員和環保執法人員必須深刻理解其機理,并嚴格遵循標準(如GB/T 1576-2018)開展日常監督。同時,積極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如功能全面的鍋爐水質檢測儀,實現從“事后處理”到“事前預防”的轉變,從而全面提升供熱鍋爐運行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確保供暖系統的穩定可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