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年小區頻繁停水,尤其是夏季用水高峰期,水量很小,生活很不方便。現在供水管網改造完成,停水少了、水量也大了,我們高層住戶的日子舒心多了。”家住花溪大道中曹司凱宏苑小區的楊光晨細數管網改造帶來的變化。
這是貴陽貴安推進供水管網建設改造三年行動的一個縮影。一項項深埋地下的“里子工程”,正持續為民生幸福“加碼”,為城市發展“強基”。
2023年3月以來,貴陽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老舊管線改造提升”的決策部署,將供水管網建設改造納入城市更新重點任務,由市水務管理局牽頭統籌各區(市、縣)水務部門,通過“周調度破解堵點、月通報壓實責任、季考核倒逼落實”等機制確保改造工作高效推進。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規劃、建設、管護”全鏈條工作體系,切實把民生工程辦到群眾心坎上。
老舊小區煥新顏 民生痛點精準破解
凱宏苑小區于2004年建成。房開商在修建小區時,未修建小區自來水加壓泵房。近年來,隨著中曹司區域人口增加,周邊用水量猛增,導致凱宏苑小區高層在用水高峰期水壓嚴重不足,約600戶居民在用水高峰期出現水量小、頻繁停水的困境。
獲悉群眾訴求后,貴陽北控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經開分公司多次報請經開生態局牽頭組織住建部門、街道辦事處、房開公司、物業公司及供水公司召開協調會,共同研究解決方案。經協調,考慮到小區為老舊小區且涉及住戶較多,北控水務經開分公司決定無償提供管材等材料,并免費為小區改造供水管網、安裝加壓泵。
改造過程中,施工單位創新采用“微開挖”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施工啟動前在小區公告欄、業主群公示工期和繞行路線,施工時避開早7點至8點、晚6點至9點的居民用水高峰,完工后快速修復路面、清理垃圾,幾乎未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經過緊張施工,今年7月初,該小區供水管網改造及加壓泵站安裝工作全部完成,高層住戶的用水難題得到解決。
新老城區齊發力 管網體系日趨完善
10月中旬,記者在花溪區花石路花溪御院附近看到,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按計劃對這里的供水管網進行改造。
作為貴陽市的老城區,埋于地面之下的供水管網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老化,對這些水管進行更換,既能避免老舊水管因銹蝕、破損出現漏水,減少水資源浪費,又能消除水管漏水導致的路面濕滑、結冰等行人安全隱患。同時,還可改善因管道老化產生的水質二次污染問題,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減少頻繁維修對行人通行的反復干擾,提升道路使用效率與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的穩定性。
在供水管網改造過程中,貴陽貴安還實施了供水管網智慧化升級、DMA(獨立計量區域)小區建設、大口徑水表更換、水表井維修等關鍵任務。
作為城市更新行動在水務領域的具體實踐,供水管網完成智慧化改造后,不僅能進一步優化供水網絡、改善居民用水條件、保障供水安全,還將顯著提升水務部門的精細化管理效能,為城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三年來,貴陽貴安累計完成新建、改造供水管道596.55公里,自來水水質合格率穩定保持在100%。
做實精細化管理 筑牢城市供水安全防線
“‘十五五’期間,我們還將進一步聚焦供水管網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網長效管護機制,提升管網互聯互通水平。”貴陽市水務管理局供水及再生水管理處負責人徐超表示,貴陽市已完成智慧供水管理系統建設,實現供水管網及附屬設施“一張圖”信息化展示和查詢,為工單派發、管網調度、管網巡查等提供數據支持,形成“智慧調度+網格責任+快速響應”的智慧供水格局。
在科學實施管網漏損治理方面,以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為數據底座,以工單系統和營收系統為輔助支撐,融合搭建漏損管控平臺;從摸清家底、分區規劃、逐級推進和績效管理等方面建立長效治理機制,科學開展漏損治理工作,形成建設、分析、治理、評估的閉環管理;通過工單系統強化提升管網維修、測漏隊伍的協作能力,漏損治理從被動模式逐步調整提升為科學診斷、快速處置的主動模式。
從老舊小區的“痛點破解”到新老城區“智慧升級”,從單一管網改造到全鏈條精細管護,貴陽貴安用三年時間,讓地下管網從“隱患線”變成“安全線”,從“民生短板”變成“幸福支點”。這項關乎城市長遠發展的“里子工程”,不僅筑牢了城市供水的安全防線,更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水潤民心的民生情懷。
記者 湯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