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中國航空報)
![]()
尚忠孝
曾幾何時,一提到過節,總忍不住想著這幾天假期怎么安排,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邀上三五好友小聚一下,抑或是好好休息休息和家人一起逛吃逛吃……
又曾幾何時,一提到過節,就忍不住眉頭一皺,這個節日可能是在辦公室做主題策劃;可能是在地鐵上排版公眾號;也可能在一邊帶娃一邊聯系業務部門確認信息;還有可能全家出游,在景區邊上敲擊電腦鍵盤;更有可能推文好不容易發布出來了,剛扒兩口飯,電話響了,“什么!有個信息搞錯了,馬上改!”……
這就是我們航空記者們的日常。只要有節日,就要做策劃,就要讓大家“眼前一亮”,逐漸地就開始害怕過節了。這不,11月8日是記者節,更不能閑著了,再“釀”一篇小文出來。
作為一名半道出家,從業務部門轉戰到宣傳文化工作戰線的有著近10年工齡的“老兵”,我對新聞宣傳文化工作的感悟是“苦是苦了點,樂是真的樂”。
參與之樂從單點到全面的轉變
仍記得,在南京機電創建全國文明單位項目啟動后,作為項目主管,全流程參與了創建各個工作,每一行文字、每一張照片的修改確認無不透露著團隊的心血,然而當申報成功的消息傳來時,那種獲得感又格外充實。
同樣在文化體系換版升級的過程中,搜集整理了近百家知名企業文化手冊,圍繞南京機電的愿景與核心價值觀,一輪輪迭代,一遍遍調整。文化體系發布后,新的愿景和價值觀在園區抬頭就能看見,并逐漸成為全員奮斗目標和價值導向時,那種幸福感又無可替代。
還有在首屆最美南京評選表彰活動開展過程中,從前期評選階段所有材料的準備、評選規則的制定,到表彰階段創造每一個微短劇劇本,編排每一個演出節目,把控每一個活動細節,事無巨細,每天都在忙碌和疲憊中度過。但當活動正式舉行,大劇院舞臺的聚光燈亮起,觀眾不停鼓掌感動的時候,內心的成就感又瞬間“爆棚”。
除此之外,黨代會、職代會、運動會、航展、論壇、升旗儀式……哪里有重大活動,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我們記錄著、參與著改革發展的進程。
服務之樂從本職到橋梁的轉變
宣傳部門既是黨的喉舌,更是企情、民情的溫度計。一篇認真寫出來的基層宣傳報道,是一句一句梳理修改的結果。因為我們知道,一篇簡單的基層報道的背后是業務部門數月甚至數年的工作成果,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哪來高質量發展。
剛開始接手單位微信公眾號運營的時候,粉絲才3000余人,活躍粉絲還不到1000人。我暗暗較勁,一定要把公眾號打造成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可感知、可觸摸、可共情的窗口載體,打造成廣大干部職工的知心人。
在隨后的時間里開始了對公眾號的全面升級,做策劃、寫文案、學剪輯、改流程、常復盤,將每一條評論都作為提升的方向,將每一個點贊都作為最大的肯定。三年時間,粉絲突破了15000人,活躍粉絲突破5000人,集團貢獻度排名第7位,也產生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一時間討論新媒體文案成了單位時尚。
乘著媒體融合的東風,又牽頭完成了南京機電融媒體工作站的整體施工、驗收掛牌等工作,當將嶄新的融媒體中心和運營良好的公眾號交到下一任手中時,有不舍,但更期待。
新聞工作本質就是做服務,服務高層更服務基層,把高層部署轉化為基層自覺,把基層心聲傳遞為高層關注,在用心服務中,講好航空好故事,傳遞航空好聲音。
成長之樂從干事到謀事的轉變
在從事宣傳文化工作過程中,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培養了戰略思維,簡而言之就是要有大局意識,提升“政治三力”,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的要求,確保黨的意志和主張貫徹、確保上級各項決策部署,貫徹宣傳文化建設的各領域和全流程,確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各項工作融入到鞏固全員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上去。
培養了系統思維,簡言之就是從做一件事轉變為謀一件事,無論是一個主題宣傳還是一個文化活動,從目的到過程到結果,再到推廣,系統地謀劃好,好結果一定是策劃出來的。
培養了底線思維,所有發出去的內容一定要三審三校,特別是敏感內容,怎么謹慎都不為過,宣傳無小事,守牢底線,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團隊負責。
電話又響了,“好的好的,來了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