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 id="ue9b1"></blockquote>
    
    

    <style id="ue9b1"></style>
      <sub id="ue9b1"><p id="ue9b1"><form id="ue9b1"></form></p></sub>

      <strong id="ue9b1"><button id="ue9b1"><mark id="ue9b1"></mark></button></strong>
      成年午夜性影院,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我們的“十四五”!一起盤點河北農業農村5年新變化

      0
      分享至



      11月5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寶岐介紹“十四五”時期河北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成就,并與該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01

      我們的“十四五”

      糧食和重要農產品

      供給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開展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2024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9690.2萬畝、畝產403.4公斤、總產781.8億斤,比2020年分別增加107萬畝、7.3公斤、22.6億斤,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手抓藏糧于地,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752萬畝,推進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旱堿麥面積擴大到184.98萬畝;一手抓藏糧于技,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作用,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培育優良新品種350多個,研制新裝備新機具500多臺套,試驗示范新技術新模式5000余項,全省農作物優良品種、主推技術覆蓋率分別穩定在98%、9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以上。持續推進“菜籃子”產品生產,菜、肉、蛋、奶、果、水產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裕,2024年產量分別達到5717.3萬噸、478.1萬噸、425.6萬噸、560.4萬噸、1217.6萬噸和118.02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加519.1萬噸、62.3萬噸、35.9萬噸、77萬噸、186.2萬噸和17.68萬噸,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02

      我們的“十四五”

      脫貧攻堅成果

      進一步鞏固拓展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早寬簡實”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將監測標準從2021年的6600元逐年上調至2025年的9000元,截至2025年10月底,全省共有防止返貧監測對象14.82萬戶、34.91萬人,通過精準分類幫扶,10.89萬戶、25.52萬人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余未消除風險的已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持續深化產業、就業幫扶,每個脫貧縣培育發展1—2個特色主導產業,用足用好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落實稅費優惠、社保補貼、一次性交通補助等就業獎補政策,2024年全省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人數達到95.13萬人,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12712元增長至17836元,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7年在國家考核評估中被評為“好”的等次,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03

      我們的“十四五”

      鄉村產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


      全力實施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行動,聚焦農業主導產業,以“五大千億級”工程為抓手,一體推進集群、園區、項目建設,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3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74個,蔬菜、中藥材、奶業、精品肉類、中央廚房等全產業鏈產值均超千億元。持續推進“凈菜進京”,著力打造衡滄高品質蔬菜產業示范區,與北京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11.5萬畝,2024年我省蔬菜北京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2.5%,“河北凈菜”品牌在北京市民中影響力持續擴大。著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由3133家增加到3845家,營業收入達到6800余億元,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提升到2.38:1。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育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總數達62個,打造精品線路900余條,休閑農業營業收入從61.9億元增至104.5億元,接待人次增至8800萬。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創建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和國家數字農業區域(京津冀)創新分中心,“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智慧農業場景加快落地。2024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22元,較2020年增加5555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26降低到2.07。

      04

      我們的“十四五”

      廣大農村面貌顯著改善


      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收轉運體系行政村全覆蓋,累計改造農村戶廁967.17萬戶,29841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村莊面上基本實現干凈整潔。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1%、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81.25%、村醫隊伍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數占村醫總數比例達52.58%,分別提高3.5個、14個、15.8個百分點。持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將整治高價彩禮問題作為重要內容,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打造“冀農樂”農民文化體育品牌,15個鄉(鎮)、150個村選樹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突出重點區域,連線成片布局建設33個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建設1.3萬個和美鄉村。

      05

      我們的“十四五”

      農村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深化農村承包地改革,有序推進國家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縣試點,6個縣(區)已完成試點任務,探索形成了22項制度成果。積極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強宅基地規范管理,定州市、平泉市、邢臺市信都區、邯鄲市峰峰礦區順利完成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務。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行動,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省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90.4%。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11.13萬戶,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達15.5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6.83萬家,2024年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2.35億畝次,穩居全國前列。


      一、記者:

      “十四五”以來,河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很多具體舉措,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另外是如何有效發揮“基本盤”“壓艙石”作用的?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 孫晨光:

      “十四五”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全省糧食總產連續12年超過700億斤,有效發揮了“基本盤”“壓艙石”的戰略作用。今年我們克服洪澇災害不利影響,夏糧畝產、總產再創歷史新高,秋糧已經豐收到手,圓滿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糧食生產任務。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

      •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部署糧食生產,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田間地頭調研指導,解決困難和問題。省政府每年召開全省春季農業生產會議、秋收秋種視頻會議,安排調度糧食生產工作。自2020年以來,每年將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市、縣,細化落實到鄉、到村。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有效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 二是完善惠農政策,激發農民種糧熱情。圍繞構建保障糧食安全政策體系,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糧食完全成本保險、糧食最低收購價等系列政策,通過優化土地流轉服務、支持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政策要素保障、完善產銷對接、打造糧食品牌、優化金融服務等舉措,幫助種糧農戶降成本、增效益,擴大種糧大戶規模經營優勢,發揮對小農戶的示范帶動作用,讓更多小農戶在種糧中獲得收益。

      • 三是狠抓管理服務,提升糧食單產水平。全面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決策部署。開展“小麥畝產跨千斤”“玉米畝產提百斤”兩大示范行動,建設39個小麥、69個玉米單產提升示范縣,強化高產要素集成融合,集成推廣玉米“合理密植+水肥精準調控”、小麥“深翻耙壓、寬幅精播、多次鎮壓”等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全方位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加快40個小麥、玉米、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建設,打造1043個百畝田、787個千畝方、232個萬畝片,示范帶動全省大面積均衡增產。

      • 四是加強基礎支撐,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積極爭取利用增發國債資金、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四五”以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752萬畝。強化農資保供,動態調度各地用種、用肥、用藥需求和農資下擺到位情況,支持種糧農戶組團采購,降低農資投入成本。推廣高性能農機,加快提升“耕、種、管、收、儲”全程作業質量與作業效率,深挖農機裝備增產潛力,截至2024年底,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以上、較2020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由1.08%減少到0.86%,玉米機收損失率由3.26%減少到2.37%。

      • 五是強化防災減災,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健全完善同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協作配合機制,強化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需求對接。修訂完善我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及時制定印發農業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和全力奪取秋糧豐收工作方案,建立起協同高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體系。提高農機具保障水平,立足“平急兩用”統籌建設250家區域農機服務中心,建立328個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增加移動式烘干機、履帶式拖拉機等應急救災機具儲備。強化科技支撐,每年遴選發布高產抗逆農業主導品種,落實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等防災減災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深入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模式,開展全生育期精細精準科學管理,建設一批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高產片,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總產穩定,有效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

      二、記者:

      2021—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5年,請問河北省這5年來是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并且有哪些成效?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樊曉辰:

      2020年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中央設立從2021年到2025年的五年過渡期。過渡期以來,我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不斷促進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推動脫貧地區加快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有三個方面。

      • 一是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精準落實動態監測和幫扶措施,堅持“早寬簡實”,以縣為單位建立健全幫扶政策“工具箱”,將監測范圍從2021年的6600元逐年上調至2025年的9000元。統籌“農戶申報+基層排查+部門預警”三位一體監測方式,優化監測對象識別認定工作流程,認定時間由30天縮短至15天,讓困難群眾第一時間得到幫扶。出臺了產業就業等11方面針對性幫扶措施,創新開展“1+9”重點群體幫扶工作,分層分類開展幫扶,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穩定消除風險。開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回頭看”,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動態清零。落實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養老和臨時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截至2025年10月底,全省累計識別34.91萬監測對象,25.52萬人已穩定消除風險,其余未消除風險的已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全省未發生返貧致貧問題。


      • 二是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顯著提升。強化多干多補、少干少補的正向激勵機制,聚焦家庭有勞動力的監測對象,逐戶優化調整到戶幫扶措施,突出產業就業獎補、產業項目帶動、強化技能培訓等開發式幫扶政策,切實提升幫扶效能。開展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增收行動,通過帶動生產、吸納就業、發展訂單農業、建設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安置、以工代賑等方式,拓寬增收渠道,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業務工規模持續穩定在90萬人以上。全省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12712元提高到2024年的17836元,增速均高于全國、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三是脫貧地區發展活力持續增強。過渡期內,全省累計投入四級財政銜接資金786.29億元,用于支持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選優派強駐村干部,實現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鄉村振興任務較重村、基層治理薄弱村全覆蓋。深化定點幫扶和省內區域性結對幫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9.9%,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鞏固提升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達到309家、7.2萬家。加強易地搬遷安置區后續扶持,330個易地搬遷安置區配套建成后續產業設施604個、鞏固公共服務設施2401個,實現基層黨組織和基本管理單元全覆蓋。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健全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完善幫扶政策體系,推進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就業幫扶政策,強化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長久、永久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三、記者:

      “十四五”期間,河北在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同時又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 孫晨光:

      2023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重要指示和視察河北時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聚焦耐鹽堿品種選育推廣、鹽堿耕地改造提升、特色農業發展等領域,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工作落實。

      • 一是加大鹽堿地改造利用力度。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摸清全省鹽堿地資源底數,全省鹽堿地面積583.42萬畝,其中鹽堿耕地570.25萬畝,鹽堿荒地13.17萬畝。除石家莊、保定外,其余9個市的35個縣均有鹽堿地分布。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項目在鹽堿地實施上的傾斜力度,2023、2024兩年合計建設鹽堿地高標準農田52萬畝,顯著提高了耕地產出能力。推廣中度鹽堿地苜蓿—旱堿麥“5+2”糧飼輪作技術20萬畝,耕層土壤含鹽量降低60%以上。

      • 二是強化耐鹽堿作物品種研發推廣。組織制定了玉米耐鹽堿鑒定評價技術規程,作為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耐鹽堿小麥、大豆品種審定,旱堿麥育種水平居全國前列,我省培育的捷麥20和滄麥6005入選2024年國家推介品種。2025年全省種植旱堿麥184.98萬畝,畝產289.5公斤、較2024年提高29.5公斤,總產53.55萬噸、較2024年增加13.33萬噸,種植面積和單產均創歷史新高。

      • 三是積極推廣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唐山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1.52萬畝,年產水產品5110噸,與水稻單作相比,稻漁綜合種養畝均收益提高1倍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降低30%和50%。曹妃甸區四農場“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稻田綜合種養1500畝,畝均純收益達1300元,比水稻單作提高800元。蘆臺經濟開發區“蘆海嶺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為全省唯一一家稻漁綜合種養類國家級示范區。

      • 四是加快發展特色精深加工。圍繞打造鹽堿地特色農產品,支持龍頭企業進行產品研發。滄州鹽堿地農產品全產業鏈產值達139億元,市級以上鹽堿地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至25家,其中旱堿麥加工企業19家、年生產能力超過100萬噸。以旱堿麥為原料,開發出全麥沖調粉、全麥餅干等23個系列、297個深加工單品,產品價格普遍高于普通小麥產品。比如,旱堿麥面粉價格比普通面粉每斤貴0.3—0.5元;用旱堿麥加工成的面花售價每斤8元、效益提高3倍;利用麥麩等副產物加工成的高膳食纖維食品配料,售價每斤10元、效益提高10倍。

      • 五是著力打造鹽堿地產品品牌。“黃驊旱堿麥”入選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及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目錄,“滄州旱堿麥”獲批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黃驊苜蓿”“黃驊冬棗”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張家口“谷麥郎”“華藜”藜麥品牌產品打入京津滬商超。蘆臺蘆海嶺專業合作社“嶺翠”品牌“蟹田香米”及“曹妃甸大米”獲綠色食品認證。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四、記者:

      “河北凈菜”進京,是推動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期間,推動“凈菜進京”,河北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苗冰松:

      北京有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消費潛力,河北是農業資源大省,兩地互補性極強,“凈菜進京”協作發展空間巨大。近年來,京津冀三地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凈菜進京”作為農業協同發展落實落細的關鍵舉措,列入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議確定的共同推進事項。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凈菜進京”部署,堅持生產、質量、流通、銷售、品牌全鏈條一體化推進,在對接北京、服務北京中推動蔬菜產業提檔升級。河北主要“菜籃子”產品在北京市場占比超過40%,位居第一。

      • 一是以環京蔬菜產業帶建設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環京津設施蔬菜、越夏食用菌國家級產業集群項目,在環京周邊布局建設玉田、固安、永清等9個20萬畝以上的蔬菜重點縣。實施千億級蔬菜產業工程,推動設施規模擴大和老舊設施改造,新建和改造提升設施48萬畝、達到353萬畝。支持邯鄲建設北方最大拱棚葉菜基地、支持承德建設全國最大越夏香菇基地,環京津6市蔬菜達718萬畝,形成環京1小時供應圈,北京市民形象地說“清晨河北園中蔬,正午北京盤中餐”。


      • 二是以全程標準化引領高品質蔬菜生產。建立國家蔬菜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等3個“國字號”研發機構,蘿卜、甘藍、茄子、大白菜、大蔥等育種能力居全國前列,白蘿卜種子占全國50%以上。創建衡滄高品質蔬菜示范區,建設100家河北凈菜生產示范基地,制定并推廣“饒陽番茄”“肅寧圓茄”等10種高品質蔬菜指標體系,實現規模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全覆蓋。制定“河北凈菜”產地初加工指導規范,確定胡蘿卜、黃瓜等11種主栽蔬菜的分級標準,推進產地初加工。堅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推行從基地到餐桌全程質量監管,產地抽檢合格率99%以上。


      • 三是以京冀協作推動全產業鏈對接融合。與北京科研機構深度合作,每年引進培育新品種50多個。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183家、11.5萬畝,年生產能力50萬噸。聯合開展供京基地全覆蓋現場核驗,強化建設和管理。支持北京新發地在我省建設10個分市場,北京商戶在我省建設直供或訂單基地60萬畝。組建京津冀農產品行業聯盟,合作建設8個直采直供中心,共同舉辦京津冀蔬菜產業大會、加工業大會,推動招商引資、產業合作和市場開拓。

      • 四是以產銷精準對接提升“河北凈菜”影響力。持續開展走進新發地、品味河北、金秋消費季、品牌年貨節系列活動。2022年以來,每年舉辦“河北凈菜”進市場、進超市、進社區、進飯店、進食堂、進餐桌“六進”活動100場次以上,覆蓋北京市130個街道、2000多個社區、300家星級餐飲企業。在北京電視臺投放宣傳片16個、專題片50集,與京東、美團、東方甄選等主流電商建立合作關系,暢通農產品銷路,有效提升了河北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河北農戶從“凈菜進京”中獲得更多收益。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推動“凈菜進京”為切口,深入推進京津冀農業農村協同發展,切實抓好蔬菜、肉類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不斷加強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確保京津冀地區“菜籃子”拎得穩,讓京津居民更多消費我省優質、新鮮農產品,讓我省農民更多分享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

      五、記者:

      請問“十四五”期間,河北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中,有哪些創新性的載體抓手和推進舉措?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劉寶岐: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了安排部署。這幾年,我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和美鄉村連線成片建設,引領全省村莊迭代升級。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計布局建設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33個,建設省級和美鄉村1.3萬個以上,全省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得到改善。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

      • 一是建立高位推進機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和美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實施專班推進。每年召開一次全省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2023、2024年分別在石家莊市鹿泉區、井陘縣及衡水市故城縣組織召開全省和美鄉村建設現場會,組織各市縣觀摩學習,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和美鄉村建設情況進行安排部署,帶動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 二是制定和美鄉村標準指引。學習借鑒浙江省、廣東省、安徽省等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結合河北農村實際,制定了和美鄉村建設參考標準,將全省村莊劃分為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和美共富村,分別明確建設重點,讓每個村都有目標、有任務,梯次推進鄉村建設。配套編制和美鄉村建設指引,分要素提供實景圖片和典型案例,通過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問答形式,對和美鄉村建設的具體事項給出方向指引和技術導引。


      • 三是打好和美鄉村“第一仗”。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深化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體整治,徹底清除存量、嚴格控制增量,建立精準發現、交辦整改、解剖研判、優化機制的工作閉環,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了收運處體系全覆蓋,60.65%的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改造,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70.89%。堅持從群眾現實需求出發,通過小微改造、精細提升,因地制宜提升村容村貌,全省農村面貌和村莊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 四是統籌推進鄉村建設、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緊盯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因地制宜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強化聯農帶農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90%的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運用市場手段,盤活利用閑置資源,發展休閑康養、旅游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新機制。將整治高價彩禮問題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推行積分制、清單制等有效做法,破除陳規陋習,鄉風文明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 五是連線成片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圍繞環京津、雄安新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點區域,通過競爭性遴選,每年擇優布局建設一批和美鄉村重點片區,引導各級各類資源向片區傾斜集聚。會同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及京、津農業農村部門開展和美鄉村資源對接活動,引導有需求的片區和有資源的企業深入合作。會同鄉村建設高校聯盟,重點聚焦片區內村莊,按照低成本、微改造、精提升原則,改造提升鄉村小微空間,發揮示范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以和美鄉村片區為載體,探索和創新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路徑和機制。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優化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完善農村廁所管護“五項”機制,加快補齊農村現代生活條件短板,逐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來源:河北發布

      編輯:韓亭亭 范永吉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邢臺發布 incentive-icons
      邢臺發布
      邢臺發布,誠摯邀請您的關注!
      18840文章數 828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jlzz大jlzz大全免费| 亚洲av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瑟| 九九热在线视频只有精品|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五月色 | 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自拍| 玖玖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国产 浪潮av性色四虎|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磐石市|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 中国女人和老外的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色码| 国产av寂寞骚妇| 亚洲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av|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极品美女aⅴ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粉嫩| 在线观看精品日本一区二|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介绍| 亚洲午夜激情久久加勒比|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午夜男女爽爽影院免费视频下载| 亚洲 欧美 中文 日韩aⅴ|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不卡| 泾川县| 强奷乱码欧妇女中文字幕熟女|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