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第一章 城里的月光
劉玉梅把臉貼在冰涼的公交車窗上,望著外面流光溢彩的高樓大廈。
城市夜晚的燈光亮得讓她心慌,她攥緊手里那個褪色的帆布包,里面裝著從老家帶來的干棗和一雙給孫子做的小虎頭鞋。
![]()
兒子家住在二十三樓。電梯上升時失重感讓她頭暈,她緊緊抓住扶手,指節發白。開門的是兒媳周婷,系著圍裙,手上還沾著水珠。
媽,怎么不打個電話讓志強去車站接你?劉玉梅訕訕地笑,沒事,我認得路。
三室一廳的房子亮堂得晃眼,地板光潔得能照出人影。
劉玉梅脫下自己那雙沾了泥的布鞋,赤腳站在門口冰涼的地板上。五歲的孫子磊磊躲在周婷身后,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皮膚黝黑、穿著格子襯衣的奶奶。
周末,兒子志強加班,周婷要帶磊磊去上早教班。臨走前,周婷拿出一個智能手機,媽,你用這個給我們發個消息,免得我們擔心。
劉玉梅接過那光滑冰涼的小方塊,手有些無處安放。她只會接電話,那還是用自己那個老人機。
中午,她想給孫子做頓手搟面。廚房的燃氣灶她不會開,研究半天,終于打著了火。和面時,面粉不小心撒在了光潔的臺面上。
她趕緊用手去撣,卻碰倒了旁邊的醬油瓶,深色的液體迅速在白色臺面上蔓延,滴落在嶄新的地磚上。劉玉梅手忙腳亂地找抹布,心里慌得像打鼓。
晚上,周婷看著臺面上沒擦干凈的醬油漬,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媽,以后這些我們來就行。劉玉梅搓著圍裙的角落,低聲說,我想著你們上班累……
夜里,劉玉梅躺在柔軟得過分的客房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窗外的燈光把房間映得半明半暗,她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樹,這時候該開花了,香味能飄進屋里。
第二天早晨,周婷教她用手機掃碼支付買菜。劉玉梅緊張地盯著屏幕,手指顫抖著,怎么也對不準那個二維碼。
哎呀媽,不是這樣,要掃這個!周婷的聲音帶著一絲不耐煩。
劉玉梅一慌,手機差點脫手。我來吧。周婷接過手機,迅速付了錢。劉玉梅默默跟在她身后,像做錯事的孩子。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個月。劉玉梅盡量縮小自己的存在感,每天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卻總覺得像個多余的擺設。
那天,她無意中聽到兒子和兒媳在陽臺的低聲對話。磊磊幼兒園要搞活動,每個家長都要用軟件報名,媽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志強的聲音透著無奈。我知道媽不容易,可這樣真的不方便……周婷嘆了口氣。
劉玉梅悄悄退回自己房間,坐在床沿,看著窗外。城市的天空被高樓切割成窄窄的一條,一只鳥都沒有。
轉折發生在周六下午。周婷帶磊磊去兒童樂園,劉玉梅獨自在家。她從帶來的包袱底層摸出一個舊布包,里面是她納了一半的鞋墊,上面繡著精美的鴛鴦戲水圖案。針尖穿過布料發出細微的沙沙聲,讓她紛亂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第二章 老手藝的新生
媽,這是你繡的?周婷不知何時站在身后,驚訝地看著劉玉梅手中的鞋墊。劉玉梅下意識想把鞋墊藏起來,嗯,鄉下沒事做著玩的。周婷拿過鞋墊仔細端詳,媽,你這手藝真好,現在很少有人會這個了。
周末,社區舉辦跳蚤市場。
周婷猶豫著對劉玉梅說,媽,你要不把這些鞋墊拿去賣賣看?劉玉梅連忙擺手,不行不行,這土東西沒人要。但周婷已經找來一塊干凈布,把劉玉梅帶來的幾雙鞋墊和幾個用玉米皮編的小籃子包了起來。
跳蚤市場人聲鼎沸。劉玉梅的攤位冷冷清清,那些色彩鮮艷的工業制品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偶爾有人駐足,拿起鞋墊看看,又放下。這年頭誰還用鞋墊啊。一個女孩對同伴說。
中午,太陽明晃晃地照著。劉玉梅看著旁邊賣手工飾品的姑娘生意紅火,默默收起自己的布包。
這時,一個穿著時尚的年輕人在她攤前停下,拿起一個玉米皮編的小籃子仔細端詳。阿姨,這是你編的?劉玉梅點點頭。年輕人掏出手機,我能拍個照嗎?這造型很有味道。
幾天后的傍晚,周婷接到一個電話,表情從疑惑變為驚訝。
媽,有人想買你的手工品,還要訂做一批。原來那天拍照的年輕人是家文創公司的設計師,看中了劉玉梅手工品的質樸美感。
劉玉梅連夜趕工。她用玉米皮編了小籃子、杯墊,用碎布頭做了香囊,還納了幾雙鞋墊。設計師如約而來,看到成品時贊不絕口。阿姨,你有這手藝,早該拿出來分享。他仔細拍下每件作品,發了條朋友圈。
一周后,周婷舉著手機激動地跑到劉玉梅面前。
媽,你成網紅了!原來設計師把劉玉梅做手工的照片和視頻發到網上,標題是《藏在都市的民間手藝人》,點擊量一夜破萬。視頻里,劉玉梅低著頭,布滿老繭的手指靈活地編織著玉米皮,金黃的纖維在陽光下泛著溫暖的光澤。
評論區沸騰了:這才是真正的匠心獨運!阿姨還收徒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