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個現象挺有意思,很多東西的價格確實在降,但商場里的人流量卻沒有明顯增加,為啥?
先說網約車,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約車訂單量同比下降約8%,但注冊司機數量卻增加了12%,這個反差意味著什么?更多人在搶更少的單子。
![]()
廣州的陳師傅跑了五年網約車,他給我算了筆賬:每天在線14個小時,能接到25單左右,流水大約350元,扣除平臺抽成、充電費、車輛折舊,到手不到180元,去年同期,他每天只需要在線10小時,就能賺到250元。
這種變化不是偶然,過去兩年,受經濟環境影響,一些行業出現了崗位調整,部分人員選擇轉做網約車作為過渡,供給增加快于需求增長,單價自然下降,這是典型的市場調節,但對從業者來說,收入壓力確實增大了。
再看豬肉價格,農業農村部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第一周,全國豬肉批發均價為每公斤19.8元,比去年同期低了約30%,部分地區的超市促銷價甚至到了每斤8元左右。
![]()
價格低的原因是產能恢復充足,2018到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此后幾年養殖企業加大投入,現在產能已經明顯過剩,但消費端的需求并沒有同比例增長,反而因為飲食習慣變化略有下降。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同比增長3.2%,但豬肉消費量的增長不到1%,價格便宜了,購買量卻沒有大幅上升,這說明價格因素不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更復雜一些,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5個,一二線城市的降幅在5%到15%之間,部分三四線城市甚至超過20%。
![]()
按理說,價格回調應該吸引剛需購房者入場,但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為什么會這樣?
一個重要原因是收入預期的變化,智聯招聘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秋季,全國平均薪酬同比增長,低于往年的增速,特別是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等過去高薪行業,薪資增長明顯放緩。
35歲以上職場人的焦慮不是空穴來風,獵聘網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00名職場人中,有42%的人表示“擔心未來三年內失業”,這個比例比兩年前高了15個百分點。
![]()
收入增長放緩直接影響購房決策,一套總價200萬的房子,按首付30%、貸款利率4.2%、30年等額本息計算,每月還款額約6800元,這要求家庭月收入至少在2萬元以上才能相對輕松負擔。但現實是,很多家庭的收入增長已經跟不上這個要求。
除了收入,支出預期也在變化,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這意味著很多家庭正在或即將面臨養老壓力。
養老支出到底有多大?以北京為例,如果選擇中等水平的養老院,每月費用在6000到8000元之間,如果老人身體狀況需要額外護理,費用可能超過1萬元,這還不包括醫療支出。
醫療費用同樣不容忽視,雖然國家推行了藥品集采、DRG付費等改革措施,但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依然不低,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的平均治療費用在15萬到30萬元之間,即使醫保報銷70%,個人仍需承擔數萬元。
![]()
這些潛在支出讓很多家庭不敢輕易動用積蓄,央行的儲戶調查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為61.8%,處于歷史高位,相比之下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只有23.2%。
以前很多人愿意為品牌溢價買單,一杯星巴克咖啡35元,一杯瑞幸15元,選星巴克的人覺得多花的20元買的是體驗和品牌認同,但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這20元的價值。
這種轉變體現在各個領域,服裝方面,優衣庫、迪卡儂等品牌的銷售數據好于很多奢侈品牌,天貓的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平價品牌的增長速度普遍高于高端品牌,不是大家買不起,而是覺得沒必要。
![]()
餐飲也是如此,美團的數據顯示,人均消費在30到50元的餐廳訂單增長最快,而人均百元以上的餐廳增長乏力,年輕人不是不下館子,只是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餐廳。
雖然日常消費更謹慎,但在某些領域,大家反而更舍得花錢,健身房、瑜伽館的會員辦理量在增長,線上知識付費平臺的用戶數也在上升。
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400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職業技能培訓和興趣類課程增長最快,這說明人們更愿意把錢投資在能提升自身能力的地方。
“這個話題可太有感觸了!我上個月打車,同樣的路程去年要二十多,現在用個券才十二三塊,剛開始還覺得撿了便宜,后來一想不對勁——這降價降得我心里發毛啊。”
![]()
“我姐夫就是跑網約車的,他說現在每天睜眼就欠平臺好幾百,得跑滿12小時才能把成本掙出來,純收入還不如前幾年送外賣。”
“這哪是降價,分明是大家的“活錢”變少了啊,豬肉便宜是真便宜,但架不住別的開銷蹭蹭漲啊!我家孩子幼兒園學費今年漲了2000,老父親高血壓的藥雖然集采便宜了點,但每季度體檢加買保健品又是大幾千。”
“現在進超市,也就生鮮區敢稍微買點,其他包裝食品、日用品比前兩年貴了一截,錢包根本扛不住。 樓上說得太對了!我感覺現在不是東西便宜了,是“錢更貴了”。”
“我們公司今年取消了年終獎,每個月績效還打八折,老板天天開會說“共克時艱”。”
“身邊好幾個35+的同事被優化,現在送外賣、開滴滴都要搶破頭,這種環境下,誰敢大手大腳花錢?我媳婦現在連網購都要比價半小時,她說不是摳門,是怕哪天突然沒收入了,得留點過河錢。”
![]()
“其實年輕人消費觀變化挺明顯的,我閨女大學剛畢業,她和同學聚餐都團購,奶茶只喝9塊9的,還說“智商稅才買30多的網紅款”。”
“她們宿舍流行拼單買化妝品小樣,說正裝根本用不完,感覺這代孩子活得更明白,不像我們那會兒死要面子活受罪。 ”
“但這么搞經濟會不會惡性循環啊?大家都不消費→企業沒利潤→裁員降薪→更不敢消費……我看專家說這叫“低通脹陷阱”。”
“國家現在拼命發消費券、搞以舊換新,可老百姓缺的是那三瓜兩棗的補貼嗎?缺的是對未來的穩定預期啊!要是醫療教育養老有保障,誰不想享受生活? 深有同感!“
“我們小區菜鳥驛站的老板說,現在快遞量比疫情期間還少,不過話說回來,有些錢該花還得花——我上個月花3000報了職業技能培訓,老婆雖然肉疼但特別支持,這種投資自己的“悅己消費”,比買奢侈品踏實多了。”
你最近是更敢花錢了還是更省了?如果要你給提振消費出個主意,你覺得最關鍵該解決什么問題?評論區聊聊!
信源:大皖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