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令麒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急難愁盼問題,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標。當前,有的地方和部門在民生工作中存在“撒胡椒面”現象,既導致資源浪費,又難以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決反對大而化之、撒胡椒面,堅決反對搞不符合實際的‘面子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一切工作都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民生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千家萬戶,必須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實事做到人民群眾心坎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并不意味著要“撒胡椒面”。“撒胡椒面”看似面面俱到,實則是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既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需求,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延誤問題解決。現實中,“撒胡椒面”或表現為“雨露均沾”式的平均主義,忽視差異化需求,導致有限的資源被簡單平攤;或表現為“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投入,缺乏精準識別和有效靶向,造成資源浪費與供給不足并存;或表現為“一投了之”的懶政思維,重資金項目下達、輕后續管理服務和效果評估,導致投入不少、動靜不小,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卻沒有同步增強,甚至可能滋生新的矛盾和問題。
精準是新時代做好民生工作、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所在。它要求找準問題的癥結、明確發力的方向,實現民生資源與群眾需求的最佳匹配,就像治病救人需先精準號脈,再對癥下藥,方可藥到病除。比如,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黨實施精準扶貧方略,通過精準識別貧困人口、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具體制定幫扶措施,避免了“大水漫灌”,實現了“精準滴灌”。又如,在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過程中,各地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是簡單刷墻鋪路,而是針對不同小區的實際情況和居民差異化需求,有的側重加裝電梯,有的側重增建車位,有的側重通過適老化改造提升居住品質等。這些實踐充分說明,只有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找準問題的關鍵所在,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群眾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變化。
精準的前提是知情。在民生訴求日益多樣、民生問題日趨復雜的今天,民生工作“面”更廣、“點”更多。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沉到基層,才能摸清“真需求”。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走進社區村落、深入廠礦企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聽真話、察實情。既要關注“大多數”,也要關心“極少數”;既要看“門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通過扎實調研,真正搞清楚群眾急在哪里、難在何處、愁為何事、盼為何解,為精準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避免“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多做“解剖麻雀”式的典型分析,通過深入剖析個別案例,發現共性問題,把握深層規律,為精準施策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精準施策,核心在于處理好“普惠”與“特惠”、“量力”與“盡力”的關系。一方面,注重基本公共服務的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方向,筑牢民生底線;另一方面,針對特殊困難群體、特定領域短板,采取更有針對性、更加傾斜的政策措施,實現“特惠”與“普惠”的有機結合。同時,既要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避免吊高胃口、不可持續;又要盡力而為,集中力量抓好最突出、最緊迫的民生問題,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對于共性需求,要善于從體制機制層面尋求根本解決之道,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對于個性化難題,要探索建立“點對點”幫扶機制,提供定制化服務。
解決急難愁盼不能“撒胡椒面”,而要用心用情、精準施策。既要抓住重點、把握關鍵,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防止走過場和形式主義,持續促進寶貴的民生資源優化配置,不斷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真正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6日 11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