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軍事評論》上一位美軍軍官的言論,說出來實在讓人覺得離譜,他聲稱要是中美開戰或中國武力收臺,美軍要對中國沿海港口搞“可修復打擊”,還得趕緊搶占中國海外投資的港口“留著自己用”。這話聽著,仿佛美軍已經勝券在握,可稍微琢磨就會發現,它不光是殖民時代的老套路沒翻新,都2025年了,美國還覺得靠“搶”就能拿捏中國?這背后藏著的霸權幻想,到底能不能成真?
![]()
退一步說,就算美軍不管“能不能用”,先想辦法“能不能靠近港口”,現實也會給他們潑冷水。
印太戰區司令帕帕羅今年4月10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時說得很實在:中國在軍事制造上速度遠超美國,造軍艦的速度大概是美國的3倍,在第一島鏈——從日本到菲律賓那條鏈子——中國已經能擋住美國空中優勢。
![]()
到了10月,他更坦言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基地極為脆弱,一旦沖突爆發,90%的戰機可能被摧毀,且受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影響,美軍庫存消耗嚴重。
你看,連前線指揮官都在發愁“基地脆弱、優勢流失”,國會里的政客卻還在幻想“打過來占港口”,這種“廟堂空想”和“戰場現實”的脫節,讓“靠近港口”這個前提從根上就不成立。
![]()
再退一萬步,就算美軍真能突破防御、摸到中國海外投資的港口,也得先問問當地國家答不答應。中國的海外港口從不是孤立的“資產”,而是和當地經濟綁死的“飯碗”。
比如波蘭格但斯克港作為海絲友港網絡的重要節點,與中國的合作直接帶動了當地航運相關產業的就業和升級;德國漢堡港、西班牙瓦倫西亞港今年5月還跟寧波舟山港簽了綠色航運走廊協議,一起投錢搞岸電系統、研究替代燃料,這些合作直接關系到當地幾千人的就業和產業升級。
![]()
美軍要搶港口,等于直接斷了這些國家的財路,今年海絲港口合作論壇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的《共同聲明》里明明白白寫著“加強供應鏈風險預警與應急協作機制,保障全球物流鏈穩定暢通”,現在全球都在靠港口合作賺錢,誰會愿意為了美國的霸權,砸自己的飯碗?
![]()
最關鍵的是,中國早就不是“被動等著挨打的狀態”,反制手段早就在和平時期前置布局了。
美國今年4月17日宣布對中國企業擁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嚴重違背國際貿易原則,中國交通運輸部隨即依據9月修訂生效的《國際海運條例》,宣布10月14日起對涉美船舶分階段征收特別港務費,從每凈噸400元逐步提至1120元,還預留了港口準入限制、數據管制等進一步手段——這種“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拳”的對等反制邏輯,同樣適用于海外港口。
![]()
美國在全球有上百個依賴航運的軍事基地和商業港口,比如關島阿普拉港、新加坡樟宜港(美軍使用權),中國完全能瞄準這些節點形成威懾,而且中國的反制不光是“硬碰硬”,更靠“規則綁定”。
今年海絲友港網絡已經覆蓋35個國家和地區的57家機構,大家一起定綠色航運標準、搞跨境物流協同,這些規則慢慢成了全球港口的“通用語言”。美軍想破壞這套體系,得罪的不是一個中國,而是一群靠規則賺錢的國家。
![]()
說到底,美軍想不出新辦法拉攏盟友,搞不定和中國的技術競爭,就只能翻出殖民時代“有槍就能搶”的舊賬本,可2025年的世界早變了,現在的港口靠數字權限和國際規則運轉,不是靠槍桿子,現在的國家靠合作共贏賺錢,不是靠依附霸權,現在的大國博弈拼的是“誰能建更好的系統、定更合理的規則、拉更多人合作”,不是“誰能搶更多東西”。
美軍要是真敢動“搶港口”的心思,先得跨過三道坎:中國的反介入體系、當地國家的利益反抗、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更別說美國自己還沒理順“政客空想”和“軍官現實”的內部矛盾——這種從前提到結果全是漏洞的計劃,別說實現了,連“可行性”都不成立。時代早就向前走了,抱著殖民舊思維不放,到頭來只會發現,自己連“跟上時代”都難,更別說“掌控時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