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5載雪域長歌,75度山河煥彩。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際,巍巍貢嘎見證高原巨變,滔滔大渡奔涌奮進豪情。值此歷史時刻,甘孜州傳媒中心特別策劃“輝煌75載 奮進新甘孜”專欄,與全州110萬各族兒女共溯團結史詩,同繪時代新卷。
本欄目將聚焦歷史回眸、發展成就、人物風采、未來展望,共同開啟這場穿越75年的時空對話,見證甘孜大地以更堅定的步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改革為動力更好推進甘孜現代化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孜新篇章。
今天,推出《超100萬人次創歷史同期新高!絢爛秋景+多彩“夜”態解鎖稻城亞丁景區“流量密碼”》。
深秋的稻城,是大自然潑灑的調色盤。亞丁景區內,湛藍天幕下雪山如銀,碧湖映著金黃的楊林,貢嘎措的湖水泛著粼粼波光,每一處景致都透著高原秋日的靜謐與壯美。如今,文旅融合已成為推動稻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這既擦亮了區域發展的文化名片,又書寫了經濟社會提質增效的亮眼答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
而毗鄰景區的香格里拉鎮,正以“景區+小鎮”的全域聯動,讓這份秋日魅力從“一瞬驚艷”變為“長久停留”,昔日的“過路站”蛻變成“幸福廳”,繪就出稻城秋季旅游“留客又生金”的生動畫卷。
幫扶添動能,文旅活力再升級
“以前游客來稻城,大多直奔亞丁景區,看完就走,秋季的小鎮總顯得冷清。”香格里拉鎮黨委書記益西多吉的話,道出了曾經的“尷尬”。作為國道318線上重要節點,香格里拉鎮因亞丁景區成為游客集散地,但秋季游客激增時,基礎設施短板凸顯:沒有集中休閑空間、商戶外擺無序、交通擁堵頻發,全域旅游價值難以釋放。
![]()
轉機始于瀘州幫扶的精準落地。2024年,瀘州投入650萬元,在小鎮閑置荒地上建起8007平方米的香巴拉廣場 。1600余平方米綠地與220平方米水景相映,秋風吹過,水面泛起漣漪;18個商業外擺區里,藏餐小吃、文創產品的攤位透著煙火氣;拓寬至3.25米的車道與1.2米的人行道,讓旺季車流不再擁堵。廣場上的風燈柱對著文化浮雕,文化展廳里的阿西土陶訴說著本地故事,“酒城遇上亞丁”打卡點更讓瀘州酒文化與高原風情碰撞出獨特韻味,成了游客秋日打卡的必到之處。
![]()
這份“蛻變”不止于顏值。18間鋪面年租金預計75.6萬元,366.24平方米商業面積物業費年收益約22萬元,240個地下車位年收益預計28萬元。數據背后,是“客流變留量”的質變。“現在游客看完亞丁秋景,會留在廣場逛展、嘗小吃,周邊餐館住宿都熱鬧起來,不少老鄉還找到了新工作。”瀘州市第七批結對幫扶工作隊領隊郭輝洋說,香巴拉廣場成了稻城秋季旅游的“核心引爆點”。
![]()
更貼心的是“智慧賦能”。瀘州投入300萬元建成的稻城縣智慧旅游服務平臺,讓香格里拉鎮的秋季旅游管理更從容。走進智慧旅游服務中心,高清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全域監控、客流熱力圖、人車統計數據,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預判客流高峰、調配服務力量,游客咨詢、應急處置效率大幅提升,曾經“手忙腳亂”的秋日管理,如今滿是“從容有序”。
眼下,稻城秋季旅游的升級藍圖仍在鋪展。2025年,瀘州再投1500萬元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與標識標牌;幫扶隊正全力推動香格里拉鎮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讓秋日的稻城,既有自然之美,更有服務之暖。
秋景醉人心,夜經濟暖客行
![]()
“早就聽說稻城的秋天美,今天站在亞丁景區里,才知道‘人間仙境’不是虛言!”10月31日,湖北游客夏女士望著眼前的雪山黃葉,忍不住舉起手機拍照。她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慕名而來,而稻城秋季旅游的“品質答卷”,讓這份期待有了更圓滿的落地:亞丁景區以秋日盛景搭配天空跑、主題音樂會,大型浸沒式冒險秀《亞丁密碼》更用動人故事讓游客深度觸摸本地文化,“美景+文化”的組合,讓秋日旅途更有厚度。
這份因美景與文化交融而收獲的游客好評,正轉化為可喜的旅游數據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上午,稻城亞丁景區202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萬人次,進山游客達1000549人,游客接待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5.4%。2025年8月至10月,稻城縣接待游客162.52萬人次,同比增長17.43%。
![]()
白天,沉醉于亞丁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夜幕降臨后,香格里拉鎮的秋日夜晚更顯溫情。高原的秋夜雖帶著清冽,卻被小鎮的燈火與煙火捂得溫熱:沿街的藏餐館里,酥油香混著松茸土雞鍋的鮮氣飄出,奶白色的湯在灶上咕嘟作響;燒烤架旁,牦牛肉串滋滋冒油,引得游人駐足;文創店里,印著亞丁雪山的筆記本、小巧的阿西土陶擺件被捧在掌心;土特產店里的野生菌干、牦牛奶渣餅成了游客購物袋里的“搶手貨”,大家都想把“亞丁的秋日”帶回家。
廣場中央,鍋莊舞的旋律準時響起。身著民族服裝的本地群眾率先起舞,紅藍裙擺隨節奏飛揚,銀飾碰撞出清脆聲響;游客們被這份熱情感染,紛紛放下行李,手拉手加入隊伍,生疏的腳步漸漸跟上節拍,陌生的笑臉在燈光下相映,歡快的歌聲與腳步聲交織,把秋夜的熱鬧拉得滿溢。“本來計劃看完亞丁就走,沒想到小鎮的夜晚這么有味道,決定多留一天!”澳門游客曹女士和家人笑著說。
![]()
這份夜里的熱鬧,藏著本地人對家鄉的熱愛。牧人茶舍老板彭錯曾在北京打拼多年,如今回到香格里拉鎮開起茶舍,創新推出的茶品成了夜歸游客的“心頭好”。“每天聽游客說喜歡稻城的秋天、喜歡小鎮的夜晚,比啥都開心。”彭錯擦著杯子,眼里滿是笑意,“先前還接待了馬來西亞的游客,他們說這茶的味道,能記一輩子。”
為了讓游客“留得下、玩得好”,小鎮的秋日守護從未缺席。民警穿著反光背心在街巷巡邏,燈光下的身影是安心的“守護符”;市場監管人員走進餐館攤位,查看食材新鮮度,守住“舌尖安全”;24小時便利店、藥店亮著燈,供水供電供暖設施平穩運轉,把妥帖的關懷藏進每一個秋日夜晚的細節里。
![]()
草木 攝(四川成都)
稻城的秋景見證著甘孜的變遷。從亞丁雪山的靜謐到小鎮夜色的鮮活,從基礎設施的升級到文旅業態的豐盈,從瀘州幫扶的精準落筆,到香格里拉鎮的幸福起筆......稻城“景區+小鎮”的蛻變,正是甘孜州建州75周年文旅發展的生動切片。當秋風掠過香巴拉廣場,吹動的不僅是游客的衣角,更是“文旅之州”邁向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鏗鏘步伐。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稻城正以最美的秋景,為甘孜州建州75周年送上真摯的祝福。
全媒體記者 / 2025貢嘎融媒踐“四力”新聞采訪行動第五團
編輯/ 岳詩蕊
校對 / 盧雪英
責編 / 劉睿娟
審核 / 白馬
監制 /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