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新的想法是怎么產生的?
文/楊之藏
下班回家,妻子聊起單位的事,談起了他們單位一位前往非洲的同事的經歷。
這位同事去了一個星期,跟著旅行團走。走之前,去醫院打了很多疫苗。就像當年斯諾出發到西北蘇區前,也打了好多疫苗一樣。去了之后聽說住在賭場里。因為在那邊,住在賭場里是最安全的。在非洲,平時最好不要亮出你的手機和電腦。這位同事,剛去倒杯水喝,放在桌上的手機就不翼而飛。幸虧發現得及時,才找了回來。否則,就有可能連基本的通訊工具也沒有了。手機都如此,那就更別提什么電腦了。至于其它的,這位同事非常明智地,在前往非洲之前,就把所有的金銀首飾全部都摘了下來,放在家里。不然的話,到了那邊可能會因為攜帶了這些東西,而讓自己變得非常危險。她工作的地方,主要的交通就是公交車。而且周一到周五才有,周六周日都沒有。她曾想要買一輛電瓶車,這樣騎行方便點。可是居然找不到賣電瓶車的地方。據說即便有電瓶車,也充不了電。不知道是電壓不夠,還是電費太貴。總而言之,非常地不方便。這位同事回來后,感嘆:還是生活在中國好!做什么事情都有安全感,生活也很便利!
![]()
“非洲的秩序真的亂到了這種地步了嗎?”當我聽完這些經歷,頭腦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或許我們這種生活環境,和在非洲的生活環境有著天壤之別,只是因為我們的習慣而忽略了在非洲生活的艱苦。“或許,我們下回可以找一找跟非洲有關的電影來看看?”我跟妻子建議道。
因為一些事情的觸動,從而產生了想見某個人的沖動;因為讀了陳行甲的《在峽江的轉彎處》,所以想要再讀一讀他主編的《讀書,帶我們去山外邊的海》;因為學生展示的成果,花了一個假期去找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來看;因為看了《紅星照耀中國》,所以想要了解別的西方記者怎么看待那段歷史------
很多新的想法,就是這樣產生的。這些新的想法,是對之前的一些思考的延伸和拓展,它牽引著我們,從此處走向彼處,從矮處走向高處,從淺處走向深處,從片面走向全面。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響應這種新的想法,我們對于同一個事物的探索,就會戛然而止。如果我們及時地呼應了這些新的想法,這些想法就會逐漸牽引著我們走向更廣闊的存在。換個角度來說,正是這種外在的自由感和內在的秩序感,讓自主學習更符合個性的發展。
我們在一個主題里深入地學習,就使得所有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所有學習的內容非常集中,對于某件事物認識的變化也就越來越明顯,連學習者自身都能夠非常直接地感受到這種自身認識的顯著變化,他能夠從中見證到自我學習的意義。
而這,正是現在大多數學習者所缺乏的。
所以,充分發揚學習的自主性,就必須重視這些不經意間產生的新想法,及時地響應這些想法,支持這些想法的落地,讓這些新的想法去牽引你走進知識與技能的更深處!
(本文圖片均由楊之藏拍攝)
![]()
限時特價17.9元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互動游戲
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最近為了幫助小朋友搜集整理小學奧數題,特地做了個知識庫,按不同學段和每天的任務來上傳,動態更新。感興趣的小學老師、家長朋友,可以掃碼加入。可以自己做參考用,也可以拿來給小朋友做訓練用。長按三秒識別掃碼加入。
相關專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