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彭章霞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面對不確定性,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十四五”期間,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關口,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近日召開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部署,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將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必須遵循的原則,明確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作為主要目標的第一條。
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十四五”前4年,我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而單位GDP能耗4年累計降低11.6%,萬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以下;2024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十三五”末增長42%;貨物貿易規模年均增長8.0%,第一大國地位更加穩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引領作用持續增強,經濟體量占全國40%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了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偉力。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十五五”時期,越是形勢復雜,越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體現到發展目標、政策和行動各環節全過程。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則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只有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在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從而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強大國內市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依托。“十四五”前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86.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平均貢獻率為59.9%,比“十三五”時期提高11.1個百分點。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就得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
創新驅動重塑比較優勢,協調聯動激活后發優勢,綠色轉型夯實競爭優勢,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發展優勢,發展成果共享彰顯制度優勢……邁上新的歷史起點,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新質生產力激發新動能,以改革創新構建新型生產關系,以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戰勝前進中的各種困難挑戰,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贏得戰略主動。(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