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摘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深入落實省委部署,聚焦我省“ 買全俄賣全國 · 買全國賣全俄”計劃,積極對接中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發揮對俄口岸地緣優勢,統籌貿易、投資、通道和平臺建設,著力推動“買全俄賣全國”迭代升級、“買全國賣全俄”加速集聚,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2024年,綏芬河市外貿額完成 277.8 億元、同比增長16.7%,非油貿易額位列東北地區沿邊口岸第一位,跨境電商、互市貿易分別占全省近30% 和94%,市場采購貿易額居對俄沿邊試點首位。
主要做法
1. 擴總量、增品種,不斷優化“雙買雙賣”商品結構。大力實施綏芬河開放發展躍升計劃,針對中俄兩國市場需求,適時調整經貿策略,積極拓展對外貿易合作領域,推動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商品種類日益豐富。做大“基本盤”。服務重點企業,持續擴大木材、煤炭、鐵礦砂、化肥、紙漿、糧食等傳統大宗商品進口“基本盤”,為保障我國資源和能源供應發揮重要作用。不斷壯大服裝、鞋帽、箱包、建材、果蔬、家具、輕工小百貨等傳統商品出口規模,鞏固提升對俄出口市場份額。挖掘“增長點”。優化貿易結構、提升貿易比重,鮮活帝王蟹、牛肉、豬肉制品、牛副產品等十余種商品在全省實現首票進口,水產品、中藥材進口額占全省 54.6%、40.3%。手機、筆記本電腦、汽車零配件、機電等產品出口持續擴量,高附加值商品占比由11.5% 提升至29.6%,口岸單位貨值綜合提升35.7%。塑造“新優勢”。圍繞全省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招商引資、落地項目,做實“ 貿工融合”文章。2024 年推進重點項目50個,總投資53.9億元、同比增長13.4%。龍江交投互貿物流加工產業園開園運營并入選全國首批 A 級陸港企業,中俄清潔能源綠色通道、中俄商品集散港等一批平臺項目簽約落地,瑪速瑪汽配、瀚宇家具部件等引領性項目投產達效,雪絨花肉類加工、中藥材產業園等填補空白項目加緊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級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2. 興業態、暢渠道,不斷拓展“雙買雙賣”貿易方式。 積極創新貿易業態,推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互市貿易以及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新型易貨貿易提速發展。推動互市貿易發展。開通全國首家鐵路互貿交易市場,在全國首次推行邊民合作社組織形式,開發“互貿通”線上服務管理平臺,率先實現邊民線上交易申報,在全省首次實現牛肉、雞爪和涉證水產品互貿進口。2024年,貿易量達13萬噸、貿易額達12億元、占全省94%。互貿落地加工企業達17家,龍江交投互貿加工園區開園運營,落地加工比率由1% 上升到23%。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建立數據交換三級查驗節點,跨境電商監管場地投入使用,打造“ 綏宜購”俄羅斯商品展 示交易平臺,舉辦“電商購物節”等系列促消費活動。2024年,貿易額達24.4億元、增長29.78%、占全省近30%。推動市場采購發展。對上成功爭取市場采購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全國通關一體化等政策支持,推動市場采購貿易載體完成 “一層一品”改造升級,市場采購貿易備案主體達 236 家,累計完成出口額13億元。2024年,實現市場采購貿易額2.9億元,位列東三省地區首位,俄羅斯商品集散地地位持續鞏固,新型易貨貿易成功完成全省首單壓力測試。
![]()
圖 1:綏芬河進口中轉倉、網絡零售倉與
快遞配送倉“三倉合一”
3. 搭平臺、建機制,不斷完善“雙買雙賣”支撐體系。緊緊圍繞物流、貿易、交易、金融等關鍵領域持續推出創新性、引領性、集成性舉措,支撐加快形成優進優出、優質優價的貿易格局。強化物流支撐。加快建設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面向境內外的雙向集散分撥中心。全面啟動濱綏鐵路改造,加快建設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監管場地等口岸作業場所。加快布局邊境倉、海外倉,穩步推進國際物流谷等項目建設,高效運營國際首站進口冷鏈物流集散港、天府盛“俄品龍江壹號倉”等項目。鐵路口岸“寬軌重出”試驗性開通,鐵路國際客運恢復運行,公路口岸貨運量首次突破百萬噸,機場實現首航,百年口岸從“公鐵時代”跨入“航空時代”。2024 年,口岸過客同比增長37.2%;過貨981.2萬噸,保持全省首位。強化貿易支撐。創新外貿服務模式,助力全市700余家外貿企業和2000余家線上店鋪開展對俄貿易。搭建貨物代理中心, 打造集代理、清關、結算、信保等于一體的外貿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提升跨境電商、互市貿易、市場采購、新型易貨貿易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搭建數據分析中心,梳理中俄貿易商品、企業分類、資源分布、市場需求“四個清單”,實現對進出口商品數量、品類、價格等數據的實時監測。強化金融支撐。構建起金融超市、跨境金融服務站、綏易融平臺、企業上市服務站、跨境結算中心“ 五位一體” 的金融服務綜合體。開展跨境人民幣盧布雙幣種常態化調運,實現資金雙向融通。2024年,國際結算量達20.98億美元、 同比增長18.62%, 占全省10%,金融機構存貸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各縣市首位。強化交易支撐。拓展企業貿易活動載體,建設進出口商品展銷中心,常態化舉辦中俄采購商對接會。推動綜合保稅區開展對俄出口車輛展示交易。打造大宗交易中心,總投資12億元的國際清潔能源綠色通道項目簽約落地,推動木材儲備監管基地等大宗商品項目建設,形成“集倉集售”機制,市場議價權和渠道掌控力顯著提升。
![]()
圖 2:綏芬河鐵路口岸“寬軌重出”試驗性開通
4. 創模式、優環境,不斷提升“雙買雙賣”保障能力。持續完善政策保障措施,著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深化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合作,進一步激活“雙買雙賣”新動能。優化政策環境。圍繞資金、技術、市場、金融、信息、創新等生產服務關鍵要素,整合各方 資源打造政策組合拳,全向度支持企業發展。加強首創性集成式創新,突出沿邊自貿片區特色和優勢,圍繞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管理現代化等領域,累計探索形成了230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 多維繪制人才地圖打造人才發展新平臺”黨建創新案例獲評全國自貿創新十項最佳案例之一,“積極塑造農業雙循環優勢”獲評全國縣域改革典型案例,“國際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等56項成果獲評省級典型案例,“金融服務綜合體”“跨境結算路由器”等首創性、集成性改革,為企業降本增效注入強勁動力,向北開放新動能加快集聚。優化營商環境。
對標省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最優標準,全力打造全周期服務、全要素支持、全天候保障的一流營商環境,成功獲批國家級營商環境監測站。創新推出“零接觸”涉外公證服務,幫助國內外貿易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增進商貿便利。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推行“ 無感式”聯合監管,上線全省首個 AI 政策解讀大數據模型應用“綏企策”,幫助企業聚焦需求找政策,讓惠企政策成為“及時雨”、真正見實效。“智慧城市”“ 綏處有信”分別獲全國數字創新二等獎及信用建設典型案例。2024年城市信用排名位列全國第26位,居東北地區第7位。優化人文環境。聚焦民心相通促交流,發揮口岸城市地緣、人緣、商緣優勢,搭建“友城 +”合作機制,建立國際友好交往城市27對,與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區締結為全省首對縣級國際友城。借助“ 中俄文化年” 活動,廣泛搭建人文交流平臺,深化對俄教育、醫療、文藝、體育等領域合作,舉辦中俄體育大會、青少年籃球邀請賽、油畫藝術交流展、中小學生研學等民間交流活動,讓中俄 友誼融入日常生活、經濟紐帶更加牢固。2024年,綏芬河市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12萬人次、同比增長57.5%, 旅游收入同比增長230%。
經驗啟示
綏芬河市立足前沿、乘勢而上,通過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打通“雙買雙賣”關鍵節點,集聚外貿領先新優勢,爭當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排頭兵。一是樹牢市場化思維。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統一,探索構建新形勢下具有更高水平、更高質效的“雙買雙賣”商貿治理模式,提高口岸監管服務效能。二是樹牢便利化思維。努力將“放管服”改革成效融入企業服務全流程和各環節,通過推進基礎設施標準化、辦事程序簡明化、政策法規系統化,為“雙買雙賣”創造協調、透明、可預期的環境,充分釋放市場活力。三是樹牢國際化思維。準確把握自身在中俄貿易分工體系中的使命任務和目標定位,持續提升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率,提高供應鏈冗余度和韌性,擴大人民幣和盧布本幣結算規模,通過“雙買雙賣”促進貨物、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努力為新形勢下更好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助力建設高水平開放龍江貢獻力量。
延伸思考
1. 結合案例,立足本地本單位實際,思考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在貿易、投資、通關、金融等領域開展集成式探索,形成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和系統性改革成果?
2. 結合案例,立足本地本單位實際,思考如何發揮對俄開放優勢作用,加力推動外貿進出口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
來源丨省解放思想專項組
北林發布
微信:beilinfabu
郵箱:blqwxb@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