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財政部聯合發文公布了2024年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結果,麗水市遂昌縣生態環境質量變化指數(△EI)提升1.26,變化等級被評定為“輕微變好”,是浙江省1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城市中唯一“輕微變好”的縣。
這份生態文明建設新答卷的背后,是遂昌久久為功深化全域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縮影。
![]()
遂昌縣仙俠湖風光。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統籌發力,持續擦亮生態底色
遂昌縣位于浙西南,全縣被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高達83.73%,錢塘江和甌江兩大水系發源于此,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十四五”以來,遂昌縣統籌做好“源頭防控、過程管控、末端治理”三方面工作,全面強化數字賦能、科技支撐、執法保障,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PM2.5年均濃度從2020年的2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17微克/立方米,降幅達19%;全域出境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各監控斷面、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
憑借過硬的治理成效,遂昌縣連續七年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2024年更是勇奪“大禹鼎”金鼎,并成功創成三星級全域“無廢城市”。此外,遂昌縣還作為全省唯一縣域,獲評2021年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較好城市,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
“大禹鼎”金鼎。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數字賦能,堅決筑牢環保屏障
“一旦發現違法行為,系統就會主動發出報警,以便我們第一時間進行處置。”依托鐵塔視聯預警處置平臺與智慧環保系統,遂昌縣能夠在火情出現1分鐘內識別預警并實時發送通知,確保5分鐘內有人員抵達現場,30分鐘內完成處置,顯著提升了秸稈焚燒事件的應急處置效率。
這一成效是遂昌縣以數字化改革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的具體體現——通過打造集動態感知、智能管理與智慧決策于一體的“智慧環保”平臺,推動環境評價從以往對空氣、水、土壤等“單要素”分散分析,轉向對全域水、氣、噪聲等環境要素的“一體化監測、全方位管控”,實現了環境治理能力的系統化升級。
“我們還橫向聯動內部科室,縱向協同有關部門,形成了‘預警—處置—跟蹤—督辦—反饋—評價’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極大提升了環境問題的協同處置效率。”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遂昌分局執法三科科長葉晨楓介紹。
立足“智慧環保”平臺,遂昌縣還構建了“環保預警一件事”核心場景,涵蓋5大類32小類的智能預警指標體系,已累計自動報警5.3萬余次,處置率達99%,筑牢環境保護的屏障。
![]()
遂昌縣生態環境一張圖。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高位推動,全員共建美麗家園
“通過參與宣傳活動,不僅讓我明白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也更清楚了如何從自身做起。”今年二季度,一場以“麗水之美·遂昌之韻——環境健康家園共守護”為主題的環境健康素養提升活動在遂昌縣妙高街道飛鶴社區舉辦,通過“科普講座+互動體驗+志愿服務”的模式,全面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
為營造共建共享美麗遂昌的濃厚氛圍,遂昌縣還制定出臺了生物多樣性宣傳方案,并結合全國生態日、學生春(秋)游等節點,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科普等研學活動。今年以來,已舉辦相關活動5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9000余份,涉及群眾2600余人次。
堅持“柔性宣傳”與“剛性執法”相結合。近年來,遂昌縣堅持高位推動,整合設立縣美麗遂昌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生態文明建設、督察整改、生態價值轉化等重大事項,結合“綠劍”“兩打”“第三方弄虛作假”等專項行動,堅決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截至10月份,共出動執法人員800余人次,檢查企業、建設項目和畜禽養殖場所共300余家次,下發限期改正通知書159份,累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3件,起到了有力的震懾作用。
![]()
遂昌縣湖山鄉一隅。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下步,我們將立足實際、鞏固優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高效轉化,為遂昌打造革命老區金色共富縣提供強有力支撐。”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遂昌分局局長葉斐表示。(龔隆淼、周舒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