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埃及總統塞西致賀信中提及,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成功舉辦,中埃聯合考古隊正在薩卡拉金字塔下共同探索神秘的古埃及文明,讓上海博物館干部職工倍感振奮、備受啟迪。此次上博考古隊領隊、上博副館長陳杰正帶領隊員在埃及開展緊張考古工作,11月4日,他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埃聯合考古工作已于10月開始,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在今年12月底到明年1月初結束本年度發掘任務。“賀信是對我們的鼓舞和鼓勵。我們會力爭做更多扎實工作、取得更多扎實成果,以更強的使命感和嚴謹科學態度推進聯合考古項目。”
![]()
聯合考古籌備期間,上博副館長陳杰率隊赴埃及進行考古調查
孟菲斯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個首都,數千年來,孟菲斯古城深埋農田之下,發掘難度極大,是埃及考古工作重中之重。
陳杰帶領的多學科團隊成員來自上海博物館、北京大學等多個學術科研單位。“這里比北京時間慢6個小時”,陳杰回憶,考古隊看到總書記賀信時已是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覺醒來,看到到處都在轉載賀信內容,非常興奮。信中不僅對大埃及博物館開館表示祝賀,也對博物館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使命擔當做出認可和指引。”
經過前期考察和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協商,考古隊最終選定古都孟菲斯核心地區的塞赫邁特神廟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為了避開炎熱的天氣,我們每天早上7點就趕到工地現場,一直發掘到13時,接著回駐地完成資料整理工作。”陳杰透露,初到埃及時天氣預報顯示33攝氏度,但戶外紫外線很強,近來實際平均氣溫都在40攝氏度以上,最熱的一天達到49.2攝氏度。他笑著表示,“出來考古,各方面都有心理準備,大家不用擔心。”
孟菲斯地區考古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在陳杰看來,能夠參與這樣一個核心遺址的發掘,對中國考古學界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不僅是對我們學術能力的信任,也是兩國長期友誼的最好證明。”上博和埃及考古工作人員每天在一起工作,雙方密切交流、相處融洽。通過聯合考古,也在推動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民心相通。
上海博物館是首個在埃及孟菲斯地區獲得發掘許可的中國考古團隊。此前,上博曾與斯里蘭卡組建聯合考古隊,成功赴斯里蘭卡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此次再度帶隊出海赴埃及考古,陳杰更感責任重大,他表示,長期以來,西方學者主導埃及學術研究和學術話語權,在埃及這樣一個重要的世界文明發祥地開展考古工作,本身就是中國文化實力提升和國家形象展示的體現,“它表明了中國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探索者、參與者,也正在成為世界文明遺產的積極參與者和守護者。”
![]()
觀眾在參觀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 賴鑫琳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文明力量”,真正參與到海外考古中,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不同的解讀視角。“以往我們的考古聚焦中國本土,現在能將中國100多年來積累的考古理論、方法、經驗應用于海外考古實踐中,有利于提升中國在世界早期文明研究中的地位。”陳杰說,“希望上博在埃及考古項目中的努力嘗試,與眾多海外考古項目形成合力,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考古學發展貢獻力量。”
原標題:《正在埃及考古的上博副館長陳杰接受本報專訪:以更強使命感推進聯合考古項目》
欄目主編:施晨露 題圖來源:上海博物館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鐘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