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發現沒?
造車這門生意,已經不再是造車。
一個高德,一個華為,正在用不同方式把車企變成自己生態的“部件”。
車還沒造完,方向盤被高德拿走;
系統還沒更新,靈魂被鴻蒙裝走。
高德開車、鴻蒙上車:車企的權力,要被兩次“重寫”?
高德的那一腳油門:把品牌的用戶關系開走了
高德進軍Robotaxi,看起來是自動駕駛新故事,其實是“出行入口”的再分配。
誰控制入口,誰定義體驗。
以后用戶出行不是“我買什么車”,而是“我用哪個App叫車”。
那一刻,品牌從用戶腦中消失,車成了“無品牌交通工具”。
Logo 在方向盤上,決策權在App里——這會不會才是高德的底層野心。
鴻蒙智選那套:不是造車,是“生態化收編”
華為那句經典臺詞:“我們不造車,我們幫助車企造好車。”
聽著謙虛,其實是把車變成鴻蒙生態的一環。
車不再是品牌主角,而是鴻蒙系統的“可移動屏幕”。
語音、導航、音樂、支付、服務,全走鴻蒙生態。
車企努力造的交互體驗,最后都成了鴻蒙的“統一標準件”。
兩種模式,一個結果:車企從主角變“供應商”?
一個收走了“出行權”,一個收走了“系統權”,
車企剩下的,是制造權——而制造,是最不好賺錢的那一部分。
下一個被改寫的,會是什么?
現在車企的利潤模型還停留在“賣車+售后”。
但未來,利潤會被分成三份:
- 平臺拿“入口利潤”(流量、調度、會員)
- 系統拿“生態利潤”(軟件訂閱、分成)
- 車企拿“硬件利潤”(造車毛利)
而最后一項,正是被技術與競爭擠壓最狠的。
造車越來越像做代工——
只是這次不是代工給蘋果,而是代工給“生態平臺”。
誰在定義汽車業的未來?
鴻蒙收走了“靈魂”,高德開走了“方向”,
你是更怕“鴻蒙接管你的車”,還是“高德替你開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