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
交流分享會現場。楊思穎攝
人民網長沙11月4日電 11月3日,2025年十八洞村鄉村振興交流分享會在湖南省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舉行。作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的首倡地,十八洞村再次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
本次分享會以“牢記囑托·共富同行——十八洞村及片區均衡發展的實踐與引領”為主題,匯聚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基層干部和鄉村振興實踐者,共同總結推廣十八洞村及周邊片區振興的有效路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湘西經驗。
12年來,十八洞村實現了從深度貧困苗寨到“聯合國最佳旅游鄉村”的華麗蝶變。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長至2024年的28223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22.7萬元,苗繡、獼猴桃、鄉村旅游三大特色產業持續壯大,成為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的堅實支撐。
與會專家指出,十八洞村從脫貧攻堅“試驗田”發展為鄉村振興“樣板村”的歷程,充分印證了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科學性和實踐力。
在發展路徑上,專家強調,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十八洞村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種植和文創產業,實現了集體資產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為村民提供了分紅、就業等多重增收渠道,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此外,合作經濟在聯農帶農、縮小收入差距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生產、供銷、信用等多方合作,十八洞村有效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形成“抱團發展、利益共享”的良性機制。《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中進一步明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合作經濟注入了政策動能。
企業參與也被視為推動城鄉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專家建議,企業應立足自身優勢,通過產業投資、訂單農業、就業帶動等方式,與村集體、農戶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促進資源下沉農村,惠及更多農民。
本次分享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花垣縣農業農村局、十八洞村村民委員會聯合主辦,湘西長行村鎮銀行協辦。站在新的起點,十八洞村這片曾播下“精準扶貧”金種子的希望田野,正將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可學可鑒的“湘西樣本”,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時代征程上,繼續書寫著山鄉巨變的嶄新篇章。(楊思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