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資料來源:《金剛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內容來源于佛經記載與傳統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禪宗六祖慧能,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卻成為中國禪宗史上最偉大的祖師之一。
他的一句話,震撼了無數求佛拜佛之人的心靈。
這位連字都不認識的南方樵夫,憑什么能夠得到五祖弘忍的衣缽傳承?
他又為何敢說出"佛在自心,何必外求"這樣驚世駭俗的話?
在那個人人燒香拜佛、祈求保佑的時代,慧能的這番話無異于當頭棒喝。
多少人虔誠跪拜,多少人耗盡家財供養寺院,可慧能卻說。
![]()
這些都是向外求索,反而遠離了真正的覺悟。那么,他所說的"自己覺醒"到底是什么意思?這與我們理解的修行又有何不同?
要理解慧能這句話背后的深意,就要從他如何得法、如何悟道說起。在那場改變中國禪宗命運的傳法中,究竟發生了什么?
唐高宗咸亨年間,嶺南新州的一個柴市上,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正在賣柴。這青年叫慧能,自幼喪父,家境貧寒,以砍柴為生。他不識字,也從未進過寺院,對佛法更是一無所知。
這天,慧能賣完柴,正準備回家,突然聽到客店里有人在誦經。那聲音平和悠遠,字字清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慧能卻如遭雷擊,整個人愣在了原地。他說不清那是什么感覺,就好像有什么東西突然在心中炸開,又好像某扇一直緊閉的門被推開了。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沒明白。
慧能沖進客店,向那誦經之人打聽:"您念的是什么經?"
"《金剛經》,"那人說,"是黃梅東山五祖弘忍大師那里傳出來的。大師常以此經教人,說只要能悟透這部經,就能見性成佛。"
"見性成佛......"慧能喃喃重復著這四個字。
那人看他眼神清澈,不似尋常,便又說:"你若有心向佛,何不去黃梅拜見五祖?"
慧能回到家中,將母親托付給鄉鄰照應,便獨自踏上了前往黃梅的路。這一走就是一個多月。當他赤腳踏進東山寺時,五祖弘忍正在禪堂中為弟子們講經。
"你是何方人?來這里作什么?"弘忍看著這個衣衫襤褸、滿身塵土的南方人問道。
"弟子是嶺南人,來這里只為作佛,不為別的。"慧能的回答簡單直接。
弟子們哄堂大笑。一個南方蠻子,目不識丁,也敢說要作佛?
弘忍卻沒有笑,他盯著慧能看了許久:"嶺南人無佛性,如何能作佛?"
這話聽起來像是拒絕,但慧能卻聽出了其中的試探。他恭敬答道:"人有南北之分,佛性豈有南北?我這肉身雖與和尚不同,佛性又有何差別?"
禪堂內一片寂靜。弘忍的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但他什么也沒說,只是擺擺手讓慧能去后院舂米去了。
就這樣,慧能在東山寺的碓房里一待就是八個月。他每天從早到晚舂米,腰間綁著一塊石頭,好讓瘦弱的身子能夠踩得動碓。寺里的僧人們漸漸習慣了這個不聲不響的南方人,也沒人在意他。
可弘忍知道,這個不識字的樵夫,才是真正悟道之人。
這年秋天,已經年過七旬的弘忍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必須盡快選出繼承人。他召集門下弟子說:"生死事大,你們終日只知供養三寶,不求出離生死苦海,何用?現在你們各自回去,以自己的智慧寫一首偈,若有悟得大意的,便傳他衣缽,為六代祖師。"
眾弟子退下后,都覺得這衣缽必定是首座神秀的。神秀是寺中學問最好的弟子,研習佛經多年,講經說法深得眾人敬佩。大家都覺得自己寫偈沒有意義,倒不如等神秀繼承衣缽后,再去學習。
神秀也明白眾人的心思,他對佛法確實有很深的理解。當夜,他在方丈室外的走廊墻壁上寫下一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二天一早,弟子們看到這首偈,無不贊嘆。大家紛紛抄錄背誦,稱贊神秀師兄果然不凡。
弘忍也看到了這首偈。他將神秀叫到禪房,問道:"這偈是你寫的?"
"是弟子所作。"神秀恭敬答道。
"你這首偈,還未見性,只在門外,尚未入得門來。"弘忍搖頭說,"依此修行,雖不墮惡道,但若要求無上菩提,卻是不夠。你再去想想,有了新的領悟,再來見我。"
神秀退下,幾日內冥思苦想,卻再也寫不出新的偈來。
而在碓房里,慧能也聽說了這件事。有個小沙彌常來碓房玩,這天邊背誦邊解釋了神秀的偈語給慧能聽。
慧能聽完,沉默了片刻,對小沙彌說:"我也有一偈,但我不識字,你能幫我寫在那偈旁邊嗎?"
小沙彌吃了一驚:"你這舂米的也要作偈?"
"想要學無上佛法,不可輕慢初學之人。"慧能平靜地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卻有沒意智。你若輕慢,便有無量無邊的罪。"
![]()
小沙彌被說得面紅耳赤,老老實實跟著慧能來到走廊。慧能念,小沙彌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偈一出,圍觀的僧眾都驚呆了。寺中的讀書人都看得出來,這首偈的境界遠在神秀的偈之上。神秀說的是修行的方法,而慧能直指的卻是心性的本源。
消息很快傳到了弘忍耳中。他趕到走廊,看了看墻上的偈,對眾人說:"這也沒有見性。"說完便用鞋底把偈擦掉了。
眾人這才松了口氣,議論紛紛。有人說那舂米的不自量力,也有人說五祖果然慧眼如炬。
可當夜三更,弘忍卻悄悄來到了碓房。
"米舂好了嗎?"弘忍問。
"早就舂好了,只欠篩選。"慧能答道。
弘忍用禪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轉身離去。慧能會意,三更時分,悄悄來到弘忍的禪房。
房門虛掩著。慧能推門進去,弘忍正坐在禪床上,手中拿著袈裟,遮住燈光。
"外面的人還在議論白天的事,"弘忍說,"他們不知道,你那首偈,才是真正見性的偈。神秀的偈是漸修之法,適合大多數人,一步步修持;而你的偈卻是頓悟之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弘忍展開《金剛經》,開始為慧能講解。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恍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都不離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慧能連說五個"何期",將自己的感悟和盤托出。
弘忍知道,慧能已經徹悟,便將衣缽傳給了他:"你現在就是六祖了。但衣缽相傳,必定會引起紛爭。你要連夜南行,等時機成熟,再出來弘法。"
慧能接過衣缽,當夜便離開了東山寺。果然,天亮后眾僧得知消息,許多人不服,追了下來。其中有個叫惠明的僧人,武將出身,腳程最快,在大庾嶺追上了慧能。
慧能見躲不過,便將衣缽放在路邊石頭上:"這衣缽只是信物,豈能強奪?你若想要,便拿去吧。"說完,躲進了草叢。
惠明上前想拿衣缽,卻發現重如泰山,根本拿不動。他心中恍然,知道這不是力氣的問題,而是心性的問題。
"行者,行者!"惠明大叫,"我是為法而來,不是為衣缽而來!"
慧能從草叢中走出,盤腿坐在石頭上。惠明恭敬行禮,請求開示。
"既然是為法而來,那就屏息諸緣,不要生起一個念頭。"慧能說。
![]()
惠明依言而坐,良久。
慧能這才開口:"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這個時候,什么是惠明的本來面目?"
就這一句話,惠明當下開悟。
但他仍有疑惑,便問道:"除了這些密語密意之外,還有更深的道理嗎?"
慧能笑了,他說的那番話,才是真正道破修行真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