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資料來源:《地藏菩薩本愿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內容來源于佛經記載與傳統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世人皆知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卻少有人明白這位菩薩為何要在幽冥之地度化眾生。
在《地藏菩薩本愿經》中記載,地藏王菩薩曾于忉利天宮。
受釋迦牟尼佛囑托,在佛陀涅槃后至彌勒菩薩成佛之間的無佛時代,救度六道眾生。
這位菩薩在地獄中見到的,多是生前貪嗔癡慢疑造下惡業(yè)的眾生。
其中最為慘烈的,便是那些貪圖不義之財者。
![]()
人間一兩黃金,地獄萬年鐵枷。世人常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卻不知財有正財與橫財之分。正財乃是辛勤勞作所得,橫財則是巧取豪奪而來。當一個人的手伸向不該屬于自己的財物時,因果的鎖鏈便已悄然套在了脖頸之上。
地藏王菩薩在幽冥界目睹無數因貪財而墮落的眾生,他們在生前或許風光無限、家財萬貫,死后卻要在地獄中償還那一筆筆不義之債。菩薩悲憫眾生,曾在定中顯化開示,揭示貪圖不義之財的可怕代價。這五種代價,貫穿今生來世,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造業(yè)者無處可逃。這究竟是怎樣的因果循環(huán)?又有著怎樣深重的業(yè)報?
《地藏菩薩本愿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的是地藏王菩薩在忉利天宮說法時,講述了他在地獄中見到的種種景象。在那些受苦的眾生當中,有一類人的苦楚格外深重,他們生前或為官吏,或為商賈,或為權貴,死后卻要在無間地獄中日夜煎熬。
這些人在世時,表面看來體面光鮮,實則心中貪欲熾盛。有的人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將本該屬于百姓的錢財攬入私囊;有的人在商場上爾虞我詐,靠欺騙蒙蔽賺取不義之財;還有的人放高利貸盤剝窮人,看著債戶家破人亡卻毫無憐憫之心。
地藏王菩薩說,這些人在活著的時候,總以為自己聰明過人,能夠瞞天過海。殊不知頭上三尺有神明,閻羅殿前無情面。每一文不義之財,都會在功德簿上記下一筆罪孽;每一次巧取豪奪,都會在因果鏈條上增添一個環(huán)扣。
在佛經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時期,有一位姓李的縣令,此人精明能干,辦事利落,深得上官器重。可這位李縣令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貪財。他表面上為官清廉,私下里卻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李縣令最擅長的,就是在賑濟災民時做手腳。每當朝廷撥下救災銀兩,他總能想出各種法子,將其中大半裝進自己的腰包。他會虛報受災人數,把本該發(fā)給一百戶人家的糧食,報成三百戶的份額,中間的差額自然落入他手。他還會克扣糧食的份量,該給一斗的只給五升,剩下的五升就成了他的私產。
有一年大旱,百姓顆粒無收,朝廷緊急撥下十萬兩賑災銀。李縣令接到銀兩后,立刻開始打起了算盤。他先是虛報災民數目,將五千戶報成兩萬戶;接著又在發(fā)放糧食時動手腳,把上等的米糧換成陳年舊糧,甚至摻雜沙石;最后在賬目上大做文章,將各種費用虛高十倍。
就這樣,十萬兩銀子到了災民手里,只剩下不到三萬兩的實際價值。而李縣令的私庫里,卻憑空多出了數萬兩銀子。災民們餓著肚子,卻不知道本該救他們性命的糧食,已經進了縣令的糧倉。
李縣令心里也明白,這些錢財來路不正,可他總覺得自己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覺,不會有什么報應。他甚至還笑話那些清廉的官員,說他們是傻子,有錢不賺,白白浪費了大好機會。
李縣令用這些不義之財,在京城買了三處宅院,在家鄉(xiāng)置辦了千畝良田,還納了幾房美妾,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看著自己的家業(yè)日益殷實,心中得意洋洋,覺得自己這輩子算是熬出頭了。
可好景不長,李縣令四十五歲那年,突然暴病身亡。臨死前,他渾身抽搐,口中不停地喊著:"還錢!還錢!"家人以為他是胡言亂語,請了大夫來看,也查不出什么病因。李縣令就這樣在痛苦掙扎中斷了氣。
李縣令死后,家人按照規(guī)矩辦了喪事。可就在頭七那天晚上,他的大兒子做了一個夢。夢里,李縣令渾身是血地出現在兒子面前,身上套著沉重的鐵枷,手腳都被鐵鏈鎖著。
"爹,您怎么變成這樣了?"兒子嚇得魂飛魄散。
![]()
李縣令哭著說:"我在世時貪圖不義之財,害得無數百姓餓死,如今到了陰間,被打入地獄受罪。我每天要受刀山火海之苦,還要償還當年克扣的每一文錢。你們趕快把家里的財產拿出來,多做善事,為我積些功德,或許還能減輕我的罪業(yè)。"
兒子醒來后,把夢中所見告訴了家人。起初大家還不相信,覺得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接連幾天,家里接連出事:大兒子突然中風癱瘓在床,二兒子做生意虧得血本無歸,三兒子賭博輸光了家產,幾個女兒也都嫁人不順,接連被休回家。
短短半年時間,李家就從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變成了一貧如洗的落魄戶。那些宅院、良田,全都被變賣一空,還欠下了一屁股債。李縣令的妻妾們也紛紛離散,最后只剩下老妻和幾個子女,住在一間破茅屋里,靠乞討度日。
這件事在當地傳開后,驚動了一位云游的高僧。這位高僧法號慧遠,是當時有名的得道僧人。他聽說李家的遭遇后,特地來到李家,對著李縣令的靈位入定觀察。
定中,慧遠法師看到了李縣令在地獄中受罪的景象。只見李縣令被關在一座巨大的鐵城中,這鐵城就是佛經中記載的無間地獄。在這里,李縣令每天要經歷八萬四千次生死,每一次都要承受刀割火燒之苦。
更可怕的是,每當李縣令以為自己終于死去可以解脫時,卻又會立刻復活,重新承受痛苦。這個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無止境。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他生前貪圖的那些不義之財。
慧遠法師出定后,對李家人說:"你們家主人在世時造下的罪業(yè)太重,已經墮入無間地獄。這地獄的苦,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你們如今承受的這些苦難,只是他罪業(yè)的余波。要想為他減輕罪業(yè),你們必須竭盡所能行善積德,將他當年貪占的錢財,全部還給那些受害的百姓。"
李家人這才徹底醒悟,連忙變賣了最后的一些家當,按照當年受災的名冊,將錢財一一退還。可那時候,很多受害的百姓早已不在人世,他們的子孫也多已失散。李家人只好把錢捐給寺廟,請僧人為李縣令超度,為那些受害的亡靈祈福。
這件事讓當時的人們震動不已。原來,貪圖不義之財的代價,竟然如此慘重。不僅自己要在地獄中受苦,連子孫后代都要跟著遭殃。
慧遠法師說,李縣令的遭遇,只是地藏王菩薩所見無數案例中的一個。在幽冥界,像李縣令這樣因貪財而墮落的眾生,多如恒河沙數。他們生前享受著不義之財帶來的榮華富貴,死后卻要承受無窮無盡的苦難。
地藏王菩薩在定中曾經開示,貪圖不義之財的人,要承受的不僅僅是地獄之苦,還有更深層的因果報應。這種報應分為五個層次,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造業(yè)者永遠無法真正解脫。
第一層報應是現世報。就像李縣令一樣,貪圖不義之財的人,往往在活著的時候就會遭遇各種不順。有的人突然暴病,有的人遭遇意外,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眾叛親離。這些看似偶然的不幸,其實都是因果報應的顯現。
第二層報應是死后報。當貪財者離開人世,他們的神識會被業(yè)力牽引,墮入地獄道。在地獄中,他們要承受各種酷刑折磨。《地藏菩薩本愿經》中詳細記載了地獄的種種苦楚:刀山、火海、寒冰、沸油......每一種刑罰都針對生前所造的罪業(yè)。貪圖不義之財的人,往往要在餓鬼道和地獄道中輾轉多劫。
第三層報應是子孫報。佛經說"父債子還",這不僅是人間的道理,也是因果的法則。貪圖不義之財的人,他們的子孫往往也要承受相應的果報。有的人家族衰敗,有的人子孫愚鈍,有的人后代凋零,這些都是祖輩貪財的余報。
第四層報應是轉世報。即使在地獄中受完了苦,這些貪財者也很難重新投胎為人。他們往往要先墮入畜生道,償還前世的債務。即便僥幸再次投胎為人,也會生在貧困之家,一輩子為生計奔波,永遠也享受不到財富帶來的快樂。
慧遠法師說到這里,李家人已經聽得渾身發(fā)抖。可法師話鋒一轉,說道:"這四層報應,雖然痛苦,卻還不是最可怕的。地藏王菩薩曾經開示,貪圖不義之財最深重的代價,是第五層報應。"
![]()
這第五層報應究竟是什么?為何連地藏王菩薩都說它最為可怕?
這種報應又會如何影響造業(yè)者的生生世世?
法師頓了頓,環(huán)顧四周,在場的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他揭曉答案。
而這第五層報應的真相,正是地藏王菩薩最深刻的開示,也是佛門中流傳千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