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11月初的APEC會議本該是促進區域合作的舞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卻硬是給自己加了一場“戲”。
10月31日和11月1日,她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與臺當局人員的會面照片,甚至公然稱對方為“總統府資政”。這種操作看似是外交互動,實則是踩著中方紅線“蹦迪”。
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提出嚴正交涉,用詞罕見地嚴厲:“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對‘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幾句話直接把問題的性質定死了。
![]()
高市早苗這波操作,說白了是一種試探。她一方面在首腦會晤中對中國示好,強調“兩岸關系”的重要性,轉頭就在網上高調炒作涉臺接觸。
這種前后矛盾,暴露了她既想維持中日關系表面穩定,又舍不得放棄“親臺”人設的糾結。有分析認為,她可能想通過這種“低成本挑釁”向國內右翼勢力展示強硬姿態,畢竟她的政治根基離不開保守派支持。
但玩火終會自焚,臺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從來不是能拿來討價還價的籌碼。
![]()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對臺灣問題的態度并非一時興起。早在競選自民黨總裁時,她就鼓吹“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提出“日臺互保”這種荒唐概念。
她試圖把臺灣問題國際化,拉攏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構建所謂“價值觀聯盟”,本質上是在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
不過,執政后的高市顯然現實了許多:取消官房長官木原稔的訪臺計劃、暫緩參拜靖國神社,這些舉動說明她清楚對華關系的敏感性。可惜,APEC上的鬧劇再次證明,她骨子里的投機心態難改。
![]()
困在戰略夾縫中的日本
高市早苗的涉臺冒險,背后是日本右翼勢力長期的政治幻想。他們一邊想借臺灣問題牽制中國,一邊又不敢徹底撕破臉,這種矛盾心態讓日本的對華政策常常顯得“首鼠兩端”。
例如,高市推動“日版《與臺灣關系法》”的企圖,表面上聲勢浩大,但實際推進阻力重重,自民黨的少數執政地位、日本民眾對軍事擴張的抵觸,以及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都讓這類激進政策難有落地空間。
更關鍵的是,日本在亞太格局中早已不是主導者。如今的地區博弈本質是各國和美國的博弈,日本充其量是個“配角”。高市早苗想通過打“臺灣牌”提升影響力,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
中方這次迅速且強硬的回應,已經傳遞出明確信號:在原則問題上,中國絕不會留任何模糊空間。若日本繼續試探,下一步可能是經濟反制或外交升級,而日本顯然承受不起與中國徹底對立的代價。
說到底,高市早苗的“試探”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她需要向國內展示“對華強硬”,但又不得不面對中日關系穩定的現實需求。
![]()
這種平衡術注定走不遠,因為臺灣問題的底線清晰到不容任何挑戰。
對中國而言,無論是高市的“小動作”,還是某些勢力的煽風點火,都不可能動搖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
亞太的和平穩定,不需要額外添亂的“戲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