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山東黃河河務局主辦,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市黨委網信辦協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2025“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活動于11月3日正式啟動。來自中央重點網絡新聞媒體、山東省主要網絡新聞媒體的記者走進泰安、德州、淄博,在走讀中感受黃河文化的厚重底蘊,見證齊魯大地的發展脈動,展現山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動探索。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4日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濟寧市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引領,通過生態治理、產業轉型、文化傳承的多元協同,探索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并重的綠色發展之路,為黃河流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生動的地方實踐樣本。
科技護航,筑牢黃河安瀾防線
“過去巡查全靠雙腿步行、手工記錄,如今有了智巡APP和無人機,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濟寧梁山黃河河務局小路口管段的張勇興奮地展示著智能巡查系統。
確保黃河安瀾是流域治理的首要任務。如今的梁山黃河工程管理一線,視頻監控、無人機、遠程會商系統等智能設備已成標配。
“我們已部署67處視頻監控、5臺無人機和4套遠程會商系統。”梁山黃河河務局工程管理科科長李忠偉介紹,“科技賦能讓工程管理更加精準高效。”
這些智慧化手段使巡查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置工程隱患,保障工程安全穩定運行。據統計,近年來梁山黃河河務局累計完成根石探測20處、366道壩岸、1247個斷面,實施堤防隱患探測9.432公里,汛前工程安全普查整改隱患699處。
同時推進的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和雄商高鐵補救措施工程,通過建設高標準堤防段,沿黃兩岸構建起集防洪保障、搶險交通和生態景觀功能于一體的堤防工程體系,整體工程面貌煥然一新。
生態筑基,繪就綠色發展畫卷
生態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濟寧的實踐表明,只有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才能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同共進。
隨著治理體系持續完善,濟寧沿黃區域的臨河防浪林、堤頂行道林、背河生態林體系,已形成名副其實的綠色生態廊道。
2023年,以梁山黃河堤防為核心的“河和之契”黃河風景道獲評“黃河國家風景道(山東)典型段”,梁山黃河堤防工程實現了景觀價值與生態功能的雙重提升。
這一成果得益于當地堅定履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責任,因地制宜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山東超華環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作為濟寧本土環保裝備制造企業,主要污染源為產品噴涂產生的VOCs廢氣。為響應國家減排政策,企業今年決定投資420萬元升級廢氣治理設施。
當地政府獲悉企業需求后,主動對接幫扶,成功爭取到170.1萬元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助力項目快速落地。“感謝生態環境部門的精準幫扶,專項資金大大加快了改造進程。”企業負責人對此深表贊賞。
鐵水聯動,構建物流新格局
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濟寧從傳統工業城市向現代港航物流樞紐的轉變,正是沿黃地區產業優化升級的生動縮影。
曾以煤炭、機械、化工等傳統產業著稱的濟寧,正經歷著深刻的產業轉型。
近日,交通運輸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的2025年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培育典型案例中,梁山港“瓦日鐵路-京杭大運河”集裝箱鐵水聯運線路成功入選,成為山東省唯一上榜的內河港口項目。
濟寧市港航資源稟賦優越,是全國28個內河主樞紐港之一,也是北煤南運、南貨北調的重要樞紐。瓦日鐵路、新兗鐵路在濟寧與京杭運河交會,形成聯通長三角、珠三角的“豐”字形物流大通道。
依托這一優勢,濟寧全力推動內河航運與現代產業融合。目前,濟寧港已開通集裝箱航線29條,通達上海、武漢等50多個港口,覆蓋全國20個省份152個城市,貨物品種達100多種,國際物流延伸至16個國家。
當前,濟寧正以京杭運河為軸線,布局“一軸六園”,加速建設梁山港煤鋼物流園、鄒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6大百億級臨港產業園區。
“我們將繼續深化資源整合,通過港航物流帶動臨港產業,實現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鏈協同融合,推動產業板塊集群發展。”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到2027年將初步建成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實現航運物流要素集聚,數智化、綠色化發展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文化賦能,傳承黃河千年文脈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濟寧擁有黃河與大運河交匯的獨特文化優勢,黃河文化與儒家文化、運河文化在此交融共生。
近年來,濟寧扎實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編制《濟寧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出臺系列實施方案,構建“一核兩帶三極四區”的國家文化公園總體格局,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等五大工程。
通過建立“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落實臺賬,推進南旺分水樞紐等58個重點項目,啟動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確保黃河國家戰略落地見效。
在文化傳承方面,濟寧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創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夢圓黃河灘》榮獲山東文化藝術“優秀劇目”獎,山東梆子《竹竿巷》成功搬上舞臺,《山東梆子腔》獲群星獎,《歲月》摘得中國雜技最高獎“金菊獎”。
同時,濟寧每年定期舉辦水滸文化旅游節、黃河運河兩河非遺大會、黃河大集等文旅活動,借助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平臺,持續擴大黃河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大河奔流,生機無限。在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并重的道路上,濟寧正譜寫著一曲新時代的壯麗樂章。
閃電新聞記者 賈鑫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