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前三季度GDP增速4.0%
11月3日,襄陽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55.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三次產業結構為9.2:41.4:49.4。在此之前,同為中部非省會強市的“老對手”宜昌和洛陽已率先公布數據——
前三季度,洛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4.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6個、0.2個百分點。同期,宜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3.2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8個、1.0個百分點。
解讀:中部競速,非省會第一城是近年來的一大看點。洛陽曾是絕對的“領跑者”,其GDP一度比合肥、南昌等省會城市還高,不過在2022年到2023年的兩年時間內,洛陽被接連趕超——2022年,湖北襄陽GDP超過洛陽,成功晉位;2023年,襄陽繼續守擂,同期湖北宜昌也實現反超。
![]()
隨后,中部非省會第一城的競爭在湖北兩城之間展開,2024年宜昌、襄陽GDP雙雙突破6000億元大關,最終宜昌以6191.12億元的GDP總量,超過襄陽的6102.41億元。這也意味著,在2023年超越洛陽后,中部非省會第一城,再度易主。
今年前三季度,襄陽GDP4355.46億元,同比增長4.0%。這一增速低于全國平均線1.2個百分點,放在湖北全省來看,也略顯遜色——今年前三季度湖北GDP增速達6.0%,居于全國前三,襄陽的增速低于全省2.0個百分點。即便與襄陽自身相比,增速也較上半年下滑了1.3個百分點。
眼下,襄陽前三季度相關經濟細分數據均未公布。以去年全年情況來看,曾有專家指出,“襄陽過去因汽車而輝煌,現在也被汽車扯后腿。這部分下滑的份額很難一下子被其他新興產業彌補起來。”但另一方面來看,一旦襄陽汽車產業轉型集中見效,當地產業發展也會整體走入新的階段。
這一點,在洛陽身上同樣適用。關于洛陽的“失速”,當地專家的切身體會是,當合肥等經濟總量曾經落后于洛陽的城市已經在發展芯片、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產業,洛陽還是和幾十年前一樣,在做重型裝備、軸承、耐火材料等傳統產業。
今年4月當地曾表態,如果不能重塑產業格局,就會在產業變革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眼下前三季度數據公布,洛陽GDP總量4454.9億元,反超襄陽約100億元;增速5.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0.6個、0.2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9月,洛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7%,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速4.5個百分點;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6%,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速5.5個百分點。
在當地統計局對前三季度的經濟解讀中特別提到,從產品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生產1658萬千瓦時,“實現了從零星生產到成為全市重要行業的轉變”。就在不久前,寧德時代(洛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新材料技術研發等。
據報道,作為寧德時代在全球范圍布局的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洛陽基地按照“燈塔工廠+零碳工廠”標準,分四期建設,全部建成后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2000億元,助力洛陽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部非省會城市中,目前“6000億級”經濟體量的僅有宜昌、襄陽兩城,去年,洛陽GDP5818.6億元,距離再上一個千億臺階,一步之遙。根據年初的既定目標,洛陽今年GDP預期增速為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