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全球頂級科技投資力量發聲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娟娟
10月27日,在由另類投資管理協會(AIMA)主辦、中國基金報與安永聯合主辦的“中國資產管理論壇2025(香港)”之“科技創新共享紅利發展”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表示,“十五五”規劃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為投資者帶來長期信心。全球投資者可通過ETF、主動基金等方式參與中國科技產業發展。中國企業的重要優勢之一是中國企業家的精神,他們具有適應性、耐勞性及服務能力。
本次論壇采取“內地+香港”聯合路演模式,向全球展示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開放新機遇與香港獨特優勢,推動兩地資管行業協同發展,攜手提升中國資管行業的全球影響力,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14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與AIMA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2017年,雙方就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行業開展教育和研究類項目合作等被列入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近年來,中國資產管理論壇先后在紐約、法蘭克福、倫敦、阿布扎比、迪拜等地舉行,向全球投資者推介中國機遇、介紹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最新實踐。
本場圓桌的主持人為香港投資基金公會高級顧問李錦榮,圓桌論壇嘉賓包括:
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李耀柱;
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資深基金經理張琴;
北極光創始合伙人鄧鋒;
施羅德資本私募股權中國區主管,施羅德艾德維克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錢軍;
安永金融科技與創新合伙人孫蘇勇。
廣發基金李耀柱:全球投資者可通過ETF、主動基金等方式參與中國科技產業發展
![]()
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李耀柱指出,中國在半導體、芯片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業持續推進,廣發基金通過主動管理基金及互聯互通產品,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參與中國科技創新的機會。
他提到,內地ETF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以互聯互通ETF及策略復制方式向國際投資者開放。內地細分市場豐富,投資策略可覆蓋半導體、芯片及全球制造業領先企業,主動管理在不同領域創造阿爾法。除了前面提到的科技行業,李耀柱認為,中國消費升級及企業出海趨勢亦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參與機會。
他總結,全球投資者可通過ETF、主動管理基金等方式,參與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在獲得長期回報的同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財富再分配。
嘉實國際張琴:投資重點在于賽道背后的驅動因素
![]()
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資深基金經理張琴表示,“十五五”規劃加大對前瞻性產業布局。“在0~1的階段,中國起步較晚,雖然目前稍顯薄弱,但是可以追趕。在1~10和10~100的行業,中國以快速迭代的姿態,后來居上。”她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可控核聚變及工業大數據結合的先進制造等領域具有優勢。
她介紹嘉實國際在中國香港的國際化產品布局,致力于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參與中國科技創新的渠道。在產品策略上,她提到打新策略的套利空間,以及二級市場的主動管理潛力。張琴指出,投資重點在于賽道背后的驅動因素,而非單純追逐熱門板塊,長期機會在于持續的科技創新與商業化落地能力。
張琴總結,人工智能的發展是核心趨勢,但人類認知與創新仍有優勢,科技行業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仍然可期。她強調全球投資者應關注中國市場的長期潛力,并通過產品布局參與科技創新紅利。
北極光創投鄧鋒: 中國創新的最大優勢在于企業家精神
![]()
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鄧鋒介紹,北極光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投資400多家中國早期科技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及北京周邊等創新地區。他認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遠大于挑戰,政策對科技領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覆蓋芯片、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新材料及醫療健康等領域。盡管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存在波動,但中國科技企業出海趨勢和供應鏈韌性,正為投資帶來長期積極影響。
談及貿易摩擦,他認為長期來看這種不確定性反而會加速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提升品牌競爭力。國內競爭激烈,促使企業快速迭代、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增強了他們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他進一步分享了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情況:雖然2024年中國風險投資仍處于調整期,但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及A股市場的回暖有望帶來新的早期投資窗口。鄧鋒認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是未來十年投資的長期機會,需關注背后驅動創新的因素,如生態系統的完善、政策環境及企業家精神,而不是短期的行業熱點。
鄧鋒最后總結道:“中國創新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于中國企業家的精神,他們有韌性,吃苦耐勞,聰明,務實,到各個地方都能夠快速適應當地的環境,并提供高質量服務。品牌意識的提升也正在發生,大的趨勢是非常正面的,也為長期投資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施羅德資本錢軍:“十五五”規劃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為投資者帶來長期信心
![]()
施羅德資本私募股權中國區主管、施羅德艾德維克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錢軍回顧中國創投行業的發展歷程, 指出海外投資者在過去二十年里對中國創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帶來資金、全球視野及技術模式。他表示,“十五五”規劃強調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也為投資者提供長期信心。
施羅德投資于1994年在上海設立其第一個中國內地的代表處,當時的中國創投市場主要依賴外資,此后人民幣的投資份額逐漸增加。施羅德投資旗下的施羅德資本利用QFLP政策進入中國人民幣市場,投資策略支持科技創新。他認為,QFLP等制度性優勢有助于海外投資人貼近市場、提升投資回報。
錢軍強調,中國和海外大的經濟體,處于不同的經濟周期。所以從配置來說,通過布局中國可以實現全球配置的風險分散、提升回報。中國科技本身的獨特性和海外技術生態具備協同效應。如果對中國的科技發展潛力持續有信心,海外投資人應該利用好包括QFLP在內的制度創新,更好地幫助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全球投資人也可以分享成長。
安永(中國)孫蘇勇:資管機構探索科技創新應用將科技定位為戰略價值引擎
安永(中國)金融科技與創新咨詢合伙人、安永(中國)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孫蘇勇認為,資管機構探索科技創新應用可從三大維度切入。
![]()
中國資管行業正處于科技驅動轉型的關鍵階段,科技創新已成為破解行業痛點、釋放新價值的核心引擎,其在業務全鏈條的深度應用,能推動行業從工具應用向全鏈條價值協同升級,為機構、投資者及生態創造多重價值。
資管機構探索科技創新應用可從三大核心維度切入:一是認知與機制重構。將科技定位為戰略價值引擎,通過搭建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組織架構,最大化發揮科技價值。二是核心業務場景深耕。在投研端以技術提升信息處理與決策效率,運營端優化流程與管理效能,風控端強化動態風險識別,客戶端精準滿足多樣化需求,實現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耦合。三是差異化路徑布局。頭部機構可構建生態化能力并開放賦能行業,中小機構依托輕量化工具實現基礎業務提效,外資機構鏈接國際資源推動跨境協同。
通過科技創新深度應用探索,在短期內可助力資管機構提升核心業務效率、降低合規與運營成本;中長期能幫助機構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增強客戶粘性;更能推動行業生態融合,實現科技紅利向廣泛客群滲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通過跨境監管規則銜接、全球資源整合,進一步加速資管科技協同,推動行業邁向全鏈條價值閉環。
編輯:格林
校對:王玥
制作:鹿米
審核:許聞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