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F-16A出現在土耳其某機場,疑似要在土耳其的幫助下進行現代化升級。自從巴基斯坦空軍用殲-10C打贏了5·7空戰后,F-16在巴基斯坦的存在感就越來越低了,就在6月份的時候,巴基斯坦國防部消息人士還曾爆料,巴基斯坦計劃從中國引進40架殲-35A戰斗機,并且交易將以接近標準出口價一半的價格達成。但是在不久之后,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哈瓦賈·阿西夫就否認了這個消息,表示巴基斯坦與中國之間并沒有達成協議。在此之后,美國那邊就傳出了巴基斯坦準備采購AIM-120D空空導彈與F-16V的消息,而現在巴基斯坦的F-16A又跑到土耳其接受升級,說明在未來很長時間內,F-16依然在巴基斯坦空軍中占據重要地位,也從側面說明巴基斯坦采購五代機的事可能沒那么順利。
![]()
巴基斯坦空軍里F-16的底子本來就厚,算上各種型號一共70來架,而去年剛列裝的殲-10CE才20架,根本填不滿整個空防缺口。5?7空戰里殲-10C確實打得漂亮,但這并不意味著F-16就得立馬“退休”——就像家里買了新車,舊車只要還能開、修修還能用,肯定不會直接扔了。而且殲-10C用的霹靂-15E導彈沒法裝在F-16上,巴基斯坦之后從美國買AIM-120D空空導彈,再把老F-16送去升級,說白了就是想讓這支主力機隊能多頂幾年,這是現實需求,跟買不買殲-35沒啥沖突。
![]()
再說殲-35本身的交付節奏就沒那么快。這款飛機2024年珠海航展才公開,2025年9月的閱兵式上才算是正式亮相現役,咱們中國空軍自己都還在試用磨合,怎么可能立馬出口?
國際軍售有個基本規矩,從來不會把自己還沒列裝到位的裝備先賣給別人,更別說五代機這種尖端家伙了。巴基斯坦國防部長之前否認“已達成協議”,大概率是因為交易還在推進中,沒到官宣的時候,而非所謂的“談判破裂”。
![]()
事實上,9月份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都去成飛參觀了,這可是成飛第一次對外國元首開放,要是沒點實質性的合作進展,能有這待遇?雖然沒明說殲-35,但“擴大國防航空合作”的話已經把信號給得很明確了。
更關鍵的是錢的問題解決了。40架殲-35差不多要50到60億美元,巴基斯坦以前確實拿不出這么多錢,但現在沙特等海灣國家跟巴基斯坦關系升溫,愿意幫著分擔費用,這筆買賣的最大障礙早就沒了。所以說,F-16升級是“過渡手段”,殲-35是“未來目標”,兩者根本不矛盾,印度媒體拿這個說事兒,純粹是故意混淆視聽。
![]()
10月27日印度“IDRW”網站拋出個大新聞,說印度在金磚峰會上跟中國談,要求把殲-35交付巴基斯坦的時間推遲到2029年之后,還說中國“默許”了。這消息一聽就透著不靠譜,印度要是真有這能耐,也不至于在武器自研上磕磕絆絆這么多年。
先說說中國的軍售原則,外交部早就明明白白講過三條:有助于接收國正當自衛、不破壞地區穩定、不干涉內政。巴基斯坦買殲-35是為了應對南亞的安全局勢,完全符合“正當自衛”的范疇,而且中巴軍售從來都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事兒,跟印度沒有半毛錢關系。
當年中國賣殲-10C給巴基斯坦,美國都只能裝看不見,印度憑什么過來指手畫腳?印媒說這是“秘密會談”,但連具體誰跟誰談、在哪談的細節都拿不出來,只說是“日本分析師爆料”,這種沒有實錘的消息,跟編故事沒啥區別。
![]()
再看看印度自己的五代機處境,就知道它為啥這么著急跳出來。印度國產的AMCA五代機項目5月份才剛批下來框架計劃,研發周期號稱要10年,首架原型機2027年才有望造出來,2028年才能首飛。但了解印度軍工的人都清楚,這時間表根本不靠譜。
當年“光輝”戰機從1983年弄到2011年才入列,花了28年,創下了三代機研發的“最慢紀錄”。現在搞五代機,隱身材料、先進航電、高性能發動機這些核心技術全是短板,連“光輝”用的還是美國發動機,AMCA能不能造出來都是個問號,更別說2029年形成戰斗力了。
印度怕的就是巴基斯坦先拿到殲-35,形成代差優勢。現在印度空軍手里最先進的就是法國陣風,這是四代半戰機,碰到殲-35的隱身優勢根本沒法打。
![]()
美國不肯賣F-35,俄羅斯的蘇-57又看不上,自己造又造不出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巴基斯坦要拿到五代機,急得沒辦法才想出“編造新聞”這招。說白了,印度媒體鼓吹“叫停成功”,本質上是給自己打氣——既然現實里攔不住,那就編個“勝利消息”安慰自己,這跟以前打了敗仗還吹“大捷”的老毛病一模一樣。
更諷刺的是印媒說“中國默許推遲”的理由是“殲-35有技術問題”,這純屬瞎猜。中航工業早就把殲-35的產能拉滿了,就是為了滿足國內和出口的需求,要是真有技術問題,能這么干嗎?印度這種“先定結論再找理由”的操作,恰恰暴露了內心的膽怯——要是真不怕殲-35,直接多買幾架陣風不就行了,犯得著費盡心機編故事嗎?
![]()
印度之所以想把殲-35的交付時間拖到2029年,打的主意很明確:爭取四五年時間,要么自己把AMCA造出來,要么從別的地方弄到五代機,避免被巴基斯坦拉開差距。但這算盤從一開始就注定要落空,因為無論是殲-35的交付節奏,還是印度自身的軍工能力,都不會順著它的想法走。
印度的AMCA項目就算一切順利,2028年首飛之后,還要經過試飛、定型、量產等一系列流程,想形成戰斗力至少要到2030年以后,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當年“光輝”戰機首飛后又折騰了8年才入列,AMCA作為更復雜的五代機,只會更慢。
到時候別說跟殲-35比,能不能趕上巴基斯坦對殲-35的磨合進度都不好說。退一步講,就算印度能從國外買到五代機,等談判、簽約、交付一圈下來,時間也早過去了,根本搶不到所謂的“時間窗口”。
![]()
其實印度真正該焦慮的不是殲-35的交付時間,而是自己的軍工體系。這些年印度一直在軍購上“買買買”,但核心技術始終抓在別人手里,自研項目要么延期要么爛尾。就像這次想靠“嘴炮”推遲殲-35交付,本質上是對自己實力不自信的表現——要是真有拿得出手的五代機,哪用得著靠編造新聞來安慰自己?
反觀巴基斯坦,這些年跟中國的軍工合作越來越深,從“梟龍”到殲-10C,再到未來的殲-35,已經形成了一套“引進-消化-適應”的成熟體系。就算拿到殲-35后需要建后勤設施、培訓人員,這些工作也能跟交付同步推進,等飛機到位了,戰斗力自然就能慢慢形成。而且有中國在技術上兜底,巴基斯坦根本不用像印度那樣擔心“卡脖子”問題。
說到底,印度媒體這場“叫停大戲”,不過是又一次自欺欺人的表演。殲-35進入巴基斯坦空軍是早晚的事,印度與其花心思編造虛假消息,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解決自己軍工體系的沉疴。不然就算把交付時間拖到2039年,該有的差距還是會有,靠吹牛是填不平技術鴻溝的。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