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第一反應:天吶,這姑娘傻嗎?好不容易熬出點頭,干嘛還去找罪受?
我盯著屏幕,腦子里卻閃回三年前——我也是把微博評論關掉的那個“玻璃心”。
先說清楚,陳都靈不是自虐。她看惡評,不是趴在被窩里哭,而是做筆記:臺詞差、眼神飄、表情木……一條條寫下來,第二天進組就練。
像極了我們小時候,把錯題抄三遍,下次考試絕不跳同一個坑。只是她的“試卷”被幾千萬人打分,錯題還永遠掛在網上。
有人問她:不痛嗎?
她原話:痛啊,可痛比糊舒服。
![]()
一句話,把我這個路人直接錘成粉。原來真正的“狠人”不是回罵,是把罵聲當磨刀石,把自己磨利了,再讓所有人閉嘴。
我想起第一次被領導當眾罵方案爛。回家路上我哭到隱形眼鏡都掉出來,第二天干脆請假,借口“感冒”。
而陳都靈的辦法是:早上醒來先問自己一句——“今天還想當演員嗎?”
答“想”,就起床洗臉去片場;答“不想”,也起床洗臉去片場,只是那天會更拼一點。
說白了,她把“退路”兩個字直接撕了。沒有退路,就只能往前。
很多人說這是“雞湯”。可你仔細看她的時間表就會知道:
拍《長月燼明》時,她提前三個月進組,跟著武術指導每天吊威亞十小時;
拍《蓮花樓》,臺詞老師跟著她背到大半夜,第二天五點半妝發(fā),她還在嘴里嘟囔臺詞;
![]()
這次《一念關山》開播,彈幕里飄過一句“陳都靈原聲好穩(wěn)”,沒人知道她已經把普通話證書考到了一級乙等。
你看,所謂“突然逆襲”,不過是她一夜一夜把惡評翻爛的結果。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暴露療法”:越怕什么,越去面對,直到脫敏。
陳都靈把這套玩明白了:罵她“眼神木”,她就每天對鏡練眼神;罵她“臺詞差”,她就報班練發(fā)聲;罵她“沒存在感”,她干脆去演反派,一出場就讓人后背發(fā)涼。
慢慢地,惡評從“刀子”變成“尺子”——量得出她進步了多少。
這份耐力,換到哪個行業(yè)都通用:做銷售被客戶掛電話、做運營被甲方罵方案、寫稿被主編退稿……
你能像陳都靈一樣,把每一次“被罵”都寫進錯題本,下一次交出讓對方無話可說的答卷嗎?
說實話,我暫時還做不到,但我開始試著不拉黑差評,先截圖存下來。
寫到這里,我又去翻了她最近一條微博。
![]()
評論區(qū)最高贊是:
“嘟嘟,我還是會罵你,但罵的是‘怎么又沒戲份’,加油多接戲!”
你看,連觀眾也被她的“硬”磨軟了。
原來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一哭就有人哄”的劇情,只有“你變強了,世界才和顏悅色”的現實。
所以,別再可憐陳都靈看惡評。
真正該心疼的,是那個被一句差評就關掉手機、躺平三天的我們。
她把傷口翻開,是為了讓光照進來;我們卻把傷口捂住,結果越爛越大。
明天早上,不妨也學她問自己一句:
“今天還想干這行嗎?”
如果想,那就別只是刷手機感動,去背十個單詞、跑三公里、把被否的方案改到無可挑剔。
![]()
哪怕最后沒成,至少我們可以像陳都靈一樣,笑著回一句——
“我痛過,但我沒逃。”
愿你我都能把罵聲磨成底氣,把差評寫成履歷。
下一次熱搜,希望輪到你我——不是因為慘,而是因為“哇,她居然變這么厲害”。
【感謝關注,本文為個人見解,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