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地成倍拓展、“一主一特”產業占比持續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多年穩健增長……“十四五”以來,南明區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貫徹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錨定“全力以赴做大做強、做精做優新型都市工業”的目標不松勁,用活用好“六個抓”(抓工業目標、抓工業要素、抓工業項目、抓工業企業、抓工業產業、抓工業園區)方法論,新型工業化在爬坡過坎中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為區域經濟行穩致遠注入強勁動力。
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標準廠房(資料圖片)。
拓展載體 夯實發展基石
廠房林立、道路通達、配套完善……近日,走進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一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映入眼簾。優質的空間載體,已成為南明區吸引優質項目的“強磁場”,匯聚成推動經濟增長的澎湃新動能。
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是南明區“一核兩翼”工業發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約0.51平方公里,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共分五期建設。目前,一、二、三期已建成投用,四期正在開展裝修收尾工作,五期項目正在謀劃推進中。
工業要發展,載體是基礎。“十四五”初期,由于絕大部分成熟工業用地及優質支柱企業被劃入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南明區僅有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一、二、三期約0.3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全力拓展和優化工業發展空間,成為南明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南明區持續拓展園區載體,強化區域協作,積極與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協商,推動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四期、五期約0.21平方公里區域成功劃轉并實現封閉管理。同時,積極盤活存量資源,謀劃了紅巖、八公里、麻堤河等工業聚集區,全區工業用地拓展到約2.126平方公里。
2024年10月30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在南明區設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貴州南明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7.82平方公里,由3個區塊組成。這一重大進展,標志著南明區以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為核心、二戈片區為南翼、紅巖片區為北翼的“一核兩翼”工業發展布局加速落地,新型都市工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空間“騰”出來,更要配套“強”起來。在園區建設中,南明區持續強化標準廠房建設,采用退臺式綠化、花園式屋頂、樓宇式設計理念,從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的小戶型到三、四期的大戶型,在樓層、層高、面積上實施差異化設計,探索“工業上樓”縱向拓展產業空間,可滿足芯片封測、智能終端等各類電子信息企業生產所需,兼顧企業辦公、研發、會議、展示等個性化需求,在有限用地基礎上最大限度促進產業上下游集聚。目前,南明區累計開工標準廠房98.62萬平方米,累計建成可用標準廠房89.75萬平方米,在建標準廠房8.87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內全部投用。
同時,南明區持續完善園區“水、電、路”等生產配套設施,完善“吃、住、行、醫、娛”等生活設施配套,全方位謀劃提升園區品質,增強園區對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推動園區發展質量與效益同步躍升。
優化結構 構筑產業優勢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十四五”前期,南明區工業企業呈現單打獨斗企業多、集群發展企業少,散亂在外企業多、進入園區企業少,傳統粗加工企業多、主導產業企業少的“三多三少”特點,產業結構亟待升級。
主城工業,路在何方?南明區用實踐給出答案——全力以赴做大做強、做精做優新型都市工業。
什么是新型都市工業?都市工業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產生的一種工業新形態,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領域,是城市中心城區在有限土地資源條件下,應對產業“空心化”、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優化產業結構、重塑區域競爭優勢的主動選擇。工業4.0時代,新型都市工業大多是技術密集型或知識密集型企業,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先進制造業和與之密切聯系的生產性服務業。
南明區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緊扣新型工業化的發展趨勢和總體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核心主攻方向,基于新型都市工業的發展大方向,結合實際找準切入點,明確并堅定不移發展電子信息制造和生物科技(食藥同源)“一主一特”產業,全力搶抓工業產業新賽道、激發工業發展新動能、調整產業結構。
南明區堅定不移抓電子信息制造主導產業。立足在新型顯示方向累積下來的基礎經驗,重點謀劃以視覺體驗、節能降碳、高端柔性等為特征,以micro-LED、mini-LED、COB、電子紙等先進技術為代表的未來顯示光電產業。重點針對產業鏈中游(燈珠、模組、主板、芯片封測)、下游(顯示設備、智能消費電子終端)不斷招引儲備項目,延伸拓展產業鏈條。2021年以來引進聯積電子、煜暉電子、泰新半導體等優質企業,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初步集聚成勢。
南明區堅定不移抓生物科技(食藥同源)特色產業。聚焦生態特色食品、生物制劑中試后項目,2021年以來引進貴福多、黔北麻羊等企業,初步實現從規模養殖到生產制造再到創新研發生物科技特色產業生態圈。
數據顯示,2024年,南明區9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0.31億元,12家規模以上生物科技(食藥同源)企業實現工業產值7.01億元。隨著“一主一特”產業的加速發展,其總產值在南明本部工業產值中的占比穩步提升。
精耕服務 厚植興業沃土
2020年3月注冊落地;2021年10月成為規上企業;2023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目前擁有16條專利信息、7條軟件著作權信息、3個資質證書……貴州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歷程,是南明區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的生動寫照。
貴州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明區招商引資的一家高科技企業,主攻筆記本電腦、一體機、mini主機等計算機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產品為PCBA(印刷電路板組件)、顯卡和電腦整機。
“作為最早入駐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的電子信息制造企業之一,我們見證了園區產業生態的持續優化。如今,園區內優質企業不斷集聚,我們已能與聯積電子、煜暉電子、泰新半導體等企業形成集群效應,實現上下游協同、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貴州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慧說,南明區精準有力的政策支持、日益完善的產業配套、便捷的區位交通,特別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服務,是企業選擇落地并穩步發展的重要動力。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核心主體。“十四五”以來,南明區堅持優化存量、提升增量并重,全力推動工業市場主體擴量、提質、增效。
在提升增量方面,南明區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為工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緊扣“一主一特”產業定位,圍繞產業鏈亟待補強和缺失的薄弱環節,梳理產業現狀圖、全景圖,結合南明區的資源稟賦和現有產業基礎,以主動配套全省產業鏈群和融入貴陽貴安產業布局的思維,動態更新完善“兩圖兩庫兩池”“一圖三清單”,通過領導帶頭招商、產業鏈招商、以房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實施精準招商;及時解決工業項目落地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做好上規工作的統籌協調和跟蹤指導服務,加快項目落地投產達產上規,持續摸排、培育和服務全區的潛力工業企業,竭盡全力讓更多企業上規入統。
在提升存量方面,南明區優化服務、精準滴灌、激發動能,讓市場主體盡顯蓬勃生機——
抓重點企業庫,全力跟蹤服務好前十強工業企業,針對每家企業的特點,從市場拓展、優化結構、要素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提供全流程服務,促進企業最大限度釋放產能;抓中小企業,立足工業企業成長的基本規律,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級梯度培育服務體系,精準發現具有高發展潛力的工業企業,提前介入、精準指導、集聚資源、提供穿透式服務,助推全區優質工業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基礎更牢、活力更強、質量更優。
2021年以來,南明區累計培育創新型工業中小企業10家、專精特新工業企業9家、規上工業企業23家。
從科學布局的“規劃圖”到塔吊林立的“施工圖”,從廠房聳立的“實景圖”到企業集聚的“豐收圖”……“十四五”以來,南明區用一個個扎實的腳印,丈量出主城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探索之路。展望未來,乘著貴州南明經濟開發區獲批的東風,南明區將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縱深推動新型工業化,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產業基礎。
記者 冉婷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