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華為甩出AI“王炸”,國內首款鴻蒙人形機器人“夸父”重磅亮相。
“夸父”的誕生,不僅是華為在機器人賽道的成功,更打破了國外在機器人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
像“夸父逐日”一樣,國產機器人技術再次突圍,給全球AI賽道帶來新的“光和熱”。
![]()
無論是馬斯克還是黃仁勛都認為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也就是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這個承載了全球最尖端的新材料、AI等關鍵技術的賽道,隱藏了千倍增長空間,未來誰能把握最先進的具身智能技術,誰無疑將會是未來產業經濟的“弄潮者”。
不得不佩服華為的遠見,在大家都在搶奪具身智能市場的時候,華為卻在底層技術努力,“打好地基焊牢架子”,防止類似“芯片封鎖”的情況再發生。
扭秧歌、打格斗、跳芭蕾......能跑、能跳、會功夫,不斷突破技術的中國機器人正驚艷著世界,一次又一次刷新人們的想象。
不得不防競爭對手為了具身智能這塊“大蛋糕”而釜底抽薪,因為在本輪人形機器人浪潮中,“中國隊”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深度參與者,甚至有望成為引領者。
去年,全球共有超140起圍繞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融資,總額超過328億元,其中約120起發生在中國,中國市場占比高達86%,是本輪AI熱潮的“主戰場”。
中國電子學會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未來已來,只爭朝夕。
人形機器人的真正“起飛點”,就是現在!
01
鴻蒙“夸父”亮劍,國產機器人打破“卡脖子”困局。
近日,華為再次傳來重磅消息,國內首款基于開源全自主鴻蒙系統開發的機器人“夸父”震撼亮相。
![]()
這款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命名的機器人,不僅能夠像“人”一樣互動,更打破了國外在機器人操作系統領域長達三十年的技術壟斷,正加速構建全自主可控的機器人生態。
“夸父”身高約1.66-1.7米,重量約45-55公斤,采用鴻蒙最新自研系統,支持多設備協同交互,可實現語音指令控制智能家居、工業搬運等任務,在三大維度方面完成突破:
技術方面,鴻蒙系統首次具身化,實現分布式能力與機器人運動控制的深度融合,時延控制在8毫秒級,讓機器人更加安全可控;
多模態交互升級,語音交互支持上下文記憶20輪,搭載星閃技術的觸覺反饋精度達0.1mm,全身搭載的26個高動態關節,讓機器人手腳更加靈活,配合優化的熱管理模式,即便在極寒的環境下,也能穩定運行;
能源創新,仿生關節能耗降低40%。
這些技術突破,意味著中國企業在機器人領域將擁有更多知識產權自主權,不再完全依賴國外的技術棧。
“夸父”的誕生,不僅標志著我國在操作系統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更為未來萬物智聯時代開辟新篇章。
新能源之后,中國再一次站在了科技浪潮的最前沿!
馬斯克曾預言,智能人形機器人的數量最終將遠遠超過人類人口。此外,每個行業也會有大量機器人為人類提供產品和服務。
相信大家都幻想過,有一天走在街上,做飯的是機器人,巡邏的是機器人,搬送快遞的還是機器人?
這不再是科幻片,而是中國人形機器人即將帶來的現實。
02
據央視財經今年8月份的報道,預測人形機器人2025年全年銷售突破1萬臺,同比增長125%。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融資事件達87起,披露融資金額約109億元,而全球人形機器人融資同期也才堪過140億元,中國占了近八成。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超萬億不在話下。
DeepSeek預測就比較直接:2035年,中國市場就能干到10000億。
畢竟,人形機器人的年均增長超60%,越來越火越來越實用。
人形機器人為什么會火?
很簡單就一句話,人形機器人能干的活太多了。從工廠搬運,到商場客服,再到養老、安保、陪護,哪兒缺人,它就去哪兒。更關鍵,它能用人類現有的工具,適配各種場景,這點是輪式機器人比不了的。
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術突破,把機器人從“能動”推進“能干活”,終于不只是PPT了。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150款人形機器人同場亮相,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下一個爆點,不在屏幕里,而在現實世界里走來走去的機器人。
而真正的“起飛點”,就是現在的2025年。這一年,也被稱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元年”。
特斯拉的機器人已經在裝配線上干活,國產選手宇樹科技、優必選等也紛紛量產。
未來已來,在我們屢屢感慨不可思議時,機器人領域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紀元——商用。
不過,機器人市場比較“實在”,拼的不再是外殼和宣傳,而是算力、算法和工程化能力。
而這一次,中國已經從底層技術、資本支持、政策紅利到市場場景,全都準備好了,新能源車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暴富神話,現在,輪到機器人了。
03
AI是未來,系統是根本,華為再次成為國產技術的“承重墻”,在系統這個底層技術上布局已久,正“開花結果”。
鴻蒙系統自2019年發布至今,已成長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操作系統。
不久前,華為甩出“王炸”,鴻蒙6.0正式殺到。
![]()
它直接掀了科技圈的桌子,AI秒變“讀心術”。鴻蒙6.0的靈犀AI強到離譜,真正做到了“做你所想”。
在你想點外賣的時候,手機直接彈出餐廳推薦;開車時,導航自動避開擁堵;各大生活類APP全接入,讓你“懶”的無憂慮。
性能碾壓安卓,實測啟動速度暴打IOS,騰訊、米哈游全線適配,120幀穩如泰山,游戲黨再也不擔心卡頓了。
這流暢速度,讓安卓看了沉默,iOS看了流淚。
做系統難的是技術突破,做生態更是難如登天。可華為有人才有底蘊,背后又有國產APP萬眾一心“站臺支持”,這哪是系統,這是中國科技的“終極聯盟”。
最新數據顯示,鴻蒙生態設備總量超11.9億臺,超1300款設備通過OpenHarmony兼容性認證,3 萬多款應用及元服務覆蓋99%高頻使用場景,支付寶、微信、高德地圖等國民級應用完成深度適配,形成覆蓋 20 個行業的應用矩陣,覆蓋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預計鴻蒙生態有望撬動萬億元產業空間。
而這一成績的取得,與鴻蒙生態堅持開源開放的戰略密不可分。
通過構建開源生態,鴻蒙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和企業參與其中,共同豐富系統功能和應用場景,形成了強大的網絡效應。
有網友甚至豪言:“鴻蒙可能是系統終結者,安卓不再‘自大’,蘋果危矣!”
04
所有的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投入才會有高回報,正是華為在操作系統上的堅持投入,才有了今日“鴻蒙之果”。
在無數人心中,華為就像一面國產科技大旗,它能有今天的高度,靠的是對人才的尊重,對技術的信仰。
自 2019 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研發投入達 300 億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每年研發投入100+億元,其中 70%到 80%投入智能駕駛領域。
2024年,據不完全估計,其資金投入超160億元,研發人員超過7500人。
華為“種樹”,大家乘涼。
截至2025年9月30日,問界問界M8以累計交付量突破10萬輛,連續5個月坐穩40萬級銷冠;問界M9已累計交付量24萬輛,連續18個月坐穩50萬級銷冠。
深刻捆綁華為的問界如今已成為國產新能源高端市場的驕傲,打的BBA節節敗退,問界母公司賽力斯更是業績逆轉暴漲。
賽力斯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04%;凈利潤59.4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42.72%,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率提升至26.21%,成為核心盈利增長點。
近十年來,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更是突破11100億元大關,彰顯了其對技術創新的堅定承諾。
“夸父”的成功亮相就是華為在機器人領域長期布局的縮影。
華為聯合樂聚機器人、拓斯達等16家企業構建生態,通過“天工計劃”投入10億元支持鴻蒙AI創新。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夸父”的誕生為中國機器人產業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難題。
從核心零部件到操作系統,從運動控制算法到智能交互系統,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全面的自主化替代。
也許像新能源車一樣,所有的人形機器人市場,中國才是最終解。
唯有自強,方能不息!
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像是黑暗中點燃的一盞明燈,為人們帶來便利和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