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布魯塞爾11月1日電 (記者牛瑞飛)10月31日,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與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世界自然遺產‘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進布魯塞爾”文化旅游推介活動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參贊張慶華、比中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以及比利時文旅界代表、媒體人士和文化愛好者等約百人出席活動。
布魯塞爾的秋日午后,馬頭琴曲《天邊》的悠揚旋律在文化中心大廳回蕩,與展廳內的影像畫面交相輝映。渾厚悠長的《蒼天般的阿拉善》樂聲,映襯著巴丹吉林沙漠的全景圖片,令人仿佛置身大漠深處。提前到場的嘉賓們饒有興致地翻閱文旅手冊與遺產保護資料,對這片來自中國北疆的神奇土地充滿好奇與期待。
阿拉善盟委委員、宣傳部部長任麗華在致辭中表示,阿拉善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荒漠生態區之一,境內的世界自然遺產“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以“沙峰高聳、湖泊星羅”聞名于世,展現出自然與人文交融共生的壯麗景象。近年來,阿拉善堅持“生態優先、文旅融合”發展理念,著力推動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我們誠摯邀請比利時及歐洲各界朋友走進阿拉善,感受大漠的雄渾壯美,體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共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任麗華說。
比中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在致辭中表示,阿拉善的地貌如同一首“風、沙、水交織的交響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不僅是自然的奇跡,更是人類歷史與生態智慧的結晶。“盡管阿拉善與布魯塞爾相距萬里,但我們對自然的尊重與對藝術的熱愛讓我們緊密相連。”他指出,巴丹吉林沙漠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體現了人類對共同家園的珍視與責任,“保護自然,就是守護未來”。
活動現場,阿拉善文旅部門負責人圍繞精品旅游線路、非遺項目和特色產業等內容作了重點推介,系統介紹了阿拉善在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成果,展示了阿拉善“可體驗、可感知、可參與”的文旅特色。
當晚的文藝展演融合樂器、人聲與舞蹈,展現出草原文化的多彩風貌。歌曲《敖包相會》唱出草原兒女的淳樸深情,群舞《歡樂的薩吾爾登》舞姿靈動、熱烈歡快,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氣勢磅礴,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圖片展區域,百余幅攝影作品集中展現了阿拉善的壯美景觀:晨光中,必魯圖峰倒映在蘇敏吉林湖的碧波中;夜色里,蒙古包的燈光與星空交織輝映;牧民巡湖的身影與沙山湖泊構成一幅幅靜謐而壯闊的畫卷。嘉賓們紛紛駐足欣賞、拍照留念。
![]()
活動現場。人民網記者 牛瑞飛攝
據悉,世界自然遺產“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歐洲推廣活動期間,還將走進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市政廳大廣場、新路易街等地標場所,通過展覽、快閃、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持續展示阿拉善的生態之美與文化之韻,進一步推動中歐人文交流與生態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