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會議的大幕剛落,亞太地區(qū)本應沉浸在合作共贏的氛圍中,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卻突然“搶戲”,一場精心策劃的“外交秀”讓自己成了國際輿論的焦點——只不過,這次是負面的。她在社交媒體上高調(diào)曬出與臺灣當局人員的會面照片,還公然使用“總統(tǒng)府資政”這一敏感稱謂,直接踩到了中國的紅線。中方毫不客氣地直接點名警告,措辭嚴厲,把話說得明明白白:這事兒沒完。
要說高市早苗這步棋,真是讓人看不懂。APEC是什么地方?是21個經(jīng)濟體坐下來談合作、謀發(fā)展的平臺,不是個人政治表演的舞臺。她放著好好的多邊合作不談,非要在臺灣問題上“搞事情”,圖啥呢?
![]()
一、一場“政治加分秀”,還是戰(zhàn)略誤判?
高市早苗的算盤打得挺精。對外,她想借APEC的國際關注度,刷一波日本在亞太事務中的“存在感”,告訴大家“日本沒閑著”;對內(nèi),她要向保守派表忠心——你看我多強硬,連中國的紅線都敢碰,趕緊給我投票!畢竟,日本國內(nèi)的保守勢力一直對“對華強硬”這套很買賬,高市早苗這幾年能從右翼政客一步步爬到首相位置,靠的就是這手“強硬牌”。
但她忘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外交不是兒戲,紅線不是橡皮筋。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從來都是“沒有商量的余地”。從1972年中日建交時的《中日聯(lián)合聲明》,到后來的四個政治文件,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也多次承諾“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結果高市早苗倒好,當著全世界的面把這些承諾踩在腳下,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
更諷刺的是,她選的時機還特別“敏感”。今年是臺灣光復8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80年前,日本在二戰(zhàn)中戰(zhàn)敗,根據(jù)《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臺灣回歸中國,這是國際法明確承認的事實。中方在聲明里特意提到這兩個“80周年”,就是要提醒日本:你在臺灣問題上有歷史包袱,別好了傷疤忘了疼。
高市早苗可能覺得,自己是在“展現(xiàn)外交自主性”,但實際上,這是典型的“戰(zhàn)略短視”。中日關系能維持幾十年的基本穩(wěn)定,靠的就是“政治互信”這四個字。現(xiàn)在她把這層基礎砸了,以后日本想在經(jīng)貿(mào)、環(huán)保、地區(qū)安全等問題上跟中國合作,中國還能信她嗎?
二、中方的回應:不只是抗議,更是“劃紅線”
這次中方的反應,跟以前不太一樣。以前遇到類似問題,可能就是外交部發(fā)言人出來“表示強烈不滿”,但這次直接點名高市早苗,還把話說得很重:“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破壞中日關系政治基礎”。這可不是普通的外交辭令,這是“制度性警告”——告訴你,這事已經(jīng)上升到“國家核心利益”層面了,再敢往前走一步,后果自負。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最近在臺灣問題上的動作,早就不是“光說不練”了。前段時間,重慶公安局立案偵查臺灣立法機構成員沈伯洋,廈門公安局懸賞通緝臺軍“心理戰(zhàn)骨干”18人。這標志著什么?標志著大陸在涉臺事務上,已經(jīng)從“政治宣示”轉(zhuǎn)向“法律執(zhí)行”了。
![]()
簡單說,以前“臺獨”分子在島上蹦跶,大陸可能也就是口頭譴責;現(xiàn)在不一樣了,只要你敢搞“臺獨”,不管你在臺灣還是跑到國外,大陸都能依法追究你的刑事責任。沈伯洋、那18個臺軍人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公安部門已經(jīng)把他們的信息掛出來了,相當于給“臺獨”分子立了個規(guī)矩:別以為躲在臺灣就沒事,犯了法,遲早要算賬。
高市早苗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跟“臺獨”分子勾肩搭背,不是往槍口上撞嗎?她可能覺得,有美國和西方撐腰,中國不敢把她怎么樣。但她忘了,中國現(xiàn)在對付“臺獨”和外部干涉,已經(jīng)有了一套“組合拳”:外交上警告,法律上追責,軍事上威懾。前不久解放軍在臺海搞的聯(lián)合演訓,航母、戰(zhàn)機、導彈齊上陣,就是在告訴所有人:誰敢分裂中國,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
三、高市早苗的“豪賭”:贏了面子,輸了里子?
高市早苗這場“政治豪賭”,到底是“勇氣可嘉”還是“腦子進水”?短期看,她可能確實能撈點“好處”。西方肯定會夸她“敢于對抗中國”,保守派選民會覺得她“有魄力”,說不定支持率能漲幾個點。但長遠來看,這步棋的風險太大了。
首先,日本的外交靈活性沒了。以前日本還能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既跟中國做生意,又跟美國搞軍事同盟。現(xiàn)在高市早苗把話說死了,公開跟“臺獨”勾連,等于把日本綁上了美國的“反華戰(zhàn)車”。以后中國在經(jīng)貿(mào)上給日本使點絆子,比如限制稀土出口、加強食品安全檢疫,日本企業(yè)受得了嗎?
其次,她個人的政治前途也懸了。高市早苗一直想打造“日本首位強勢女性首相”的形象,學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搞“鐵娘子”人設。但撒切爾夫人再強硬,也沒敢隨便觸碰別國的核心利益。高市早苗倒好,為了博眼球,直接拿國家利益當賭注。要是因為她的魯莽導致中日關系徹底“凍結”,日本經(jīng)濟受損,老百姓日子不好過,到時候第一個被拉出來“背鍋”的,就是她自己。
![]()
最關鍵的是,她把APEC這個“合作舞臺”變成了“外交戰(zhàn)場”,讓日本在國際上丟了分。APEC的宗旨是“促進開放、包容、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增長”,結果因為她的一句話、一張照片,會議的焦點全跑偏了,變成了“中日沖突”。其他經(jīng)濟體怎么看?肯定覺得日本“不靠譜”——連基本的外交禮儀都不懂,還怎么合作?
四、紅線碰不得,誰碰誰倒霉
說到底,高市早苗這事給所有人提了個醒:在國際舞臺上混,得懂規(guī)矩,尤其是“紅線不能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就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臺灣問題就是這條紅線上的“重中之重”。誰要是敢踩過來,不管你是日本首相還是美國總統(tǒng),中國都不會慣著。
日本這些年總想著“擺脫戰(zhàn)后秩序”,當“正常國家”,這本無可厚非。但“正常國家”不代表可以不講道理、不守規(guī)矩。想當“政治大國”,首先得學會尊重別人的主權,而不是靠挑釁和對抗刷存在感。高市早苗以為“強硬”就能贏得尊重,結果只會讓日本在地區(qū)事務中越來越孤立。
現(xiàn)在,中日關系已經(jīng)因為她的魯莽降到了冰點。接下來怎么辦?是繼續(xù)對抗,還是懸崖勒馬?恐怕日本政府得好好掂量掂量。畢竟,跟中國鬧僵了,對日本沒半點好處。中日貿(mào)易額每年幾千億美元,日本企業(yè)在中國有那么多投資,一旦關系惡化,這些都可能打水漂。
![]()
結語:外交不是表演,紅線不容踩踏
APEC會議本該是“合作的盛宴”,結果被高市早苗搞成了“外交風暴”。這事兒告訴我們:外交不是個人秀場,更不是政治投機的工具。你可以有自己的政治野心,但不能拿別人的主權當賭注;你可以想當“鐵娘子”,但不能變成“麻煩制造者”。
高市早苗現(xiàn)在可能還在為自己的“強硬”沾沾自喜,但她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觸碰紅線的代價,不是她一個人能扛得住的。中國已經(jīng)把話說得很清楚了,臺灣問題是底線,誰碰誰倒霉。日本要是繼續(xù)跟著高市早苗一條道走到黑,最后只會被拖入更深的麻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