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院作為中國美術創作與研究的重要陣地,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又要以創新的藝術語言回應時代的呼喚。日前,“鄭風·河韻”中國大城市專業畫院優秀作品聯展在鄭州美術館舉辦。展覽匯聚了全國51家專業畫院畫家的近500件精品力作,這一展覽既是全國畫院藝術家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新時代中國美術事業繁榮發展的生動寫照。
值得期待的是,“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也將于年底舉辦。日前,“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工作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展覽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在此過程中,如何完善創新畫院體制機制,更好地激發創作活力,培養優秀人才;如何使畫院作為學術共同體,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等,都成為美術界專家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
創作:將家國情懷融入藝術
“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是全國畫院畫家展示最新創作的重要平臺,迄今已舉辦八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將舉辦的“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升級為國家級重要展示平臺,旨在全面檢閱全國畫院創作成果,引領學術方向,發現、培養人才。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介紹,中國國家畫院作為承辦單位,已組建專家組赴廣東、江西、湖北、山東等十余省市開展了深入調研。“展覽承載著呈現時代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重大使命。期待藝術家們家國情懷融入藝術生命,創作出能代表國家形象、彰顯時代氣象的典范之作。”劉萬鳴說。
如何才能創作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表示,藝術家要堅定文化自信,從千年丹青中汲取力量,聚焦新時代偉業,確保美術成為弘揚主流價值的號角。“藝術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出畫室深入生活,傾聽人民心聲,描繪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奮斗圖景;還要追求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以深邃洞察引領創作,以精湛技藝承載思想,使作品閃耀思想光芒的同時又具備藝術感染力。”王青云說。
湖北省美術院副院長王志新表示,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尤其是主題性和重大題材創作,是畫院系統的核心工作。“作品應該彰顯時代精神才有意義,這就要求藝術家關注現實,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因此,我們既要沿襲傳統,鑒效百家,更要突圍,獨樹一幟;既要精煉技法語言,更要保證藝術品質格調,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藝術精品。”王志新說。
中國國家畫院版畫專業委員會研究員羅貴榮非常關注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在赴各地調研時,他發現青年藝術家在創作時,畫面常常呈現過于緊湊的狀態。“倘若藝術家過度關注創作本身,可能會忽略生命中那些可貴而真實的情感體驗。藝術家要善于透過藝術創作表達出獨特的思維意識和精神內涵。”羅貴榮說。
創新:勇于走出舒適圈
藝術創新是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在調研中,專家們發現,各地藝術創作很容易出現題材雷同、創新性不足等問題,展覽也呈現出趨同化的態勢。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表示,雷同化現象反映出藝術家創作思維模式化的痼疾。他發現,部分參評作品的形式追求流于表面,藝術家為博眼球刻意制造視覺沖擊,削弱甚至破壞了繪畫語言在精神表達中的根本性作用。還有些作品仍停留在技術展示層面,缺乏與觀者、與自身對話的深度。“年輕創作者要注重從審美定位出發,以內容服務精神表達,讓筆墨色彩等形式語言成為情感載體。唯有如此,才能突破技術的桎梏,抵達藝術創作的精神維度。”張江舟說。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專業委員會研究員林容生在赴陜西開展調研指導工作后表示,畫院畫家不應該把自己的創作目標停留在參加展覽上。“藝術家在技法掌握成熟之后往往會落入創作的舒適圈,影響了藝術創新。創新不是一種刻意的追求、不是一個口號,而應該是一種自然的表達,是藝術家潛存于心的基本素質。作為專業畫家,要勇于走出舒適圈,不斷在創作中融入新的思考、新的感受、新的方法、新的表現。”林容生說。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永亮則認為,藝術創新不是割裂傳統的標新立異,而是需要建立在對藝術本質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新時代,我們更需要清醒認知藝術家的歷史使命。當作品與時代精神脫節,其存在價值必然衰減。這就要求創作者必須具備雙重修養:既要錘煉出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要培養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的審美感知。唯有將這兩者熔鑄于創作實踐,才能構建起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語言。”王永亮說。
人才:立足本土深化探索
出藝術精品的關鍵在人才。但不可否認,當前還有許多畫院在運行機制上依然存在創作資源分配不均衡、激勵機制不完善、學術評價體制不精準等問題,特別是一些地市級的公辦畫院面臨著人才斷檔等重重困難。
如何揚長避短,尋求發展?一些小規模畫院結合地方文化特色,不斷推出新舉措,值得思考與借鑒。例如,濟南畫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堅持“老帶新”傳統,鼓勵青年畫家跨界學習,提升多元業務能力,為藝術創作持續注入新力量;吉林畫院、鄭州畫院等引進青年人才作為外聘畫家,充實人才隊伍;青島畫院邀請離退休知名藝術家指導青年畫家,鼓勵在職畫家外出進修交流,獲取新知識、新觀念。
有些畫院依托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深入創作與研究,推出了一批兼具時代特色和地域風格的精品力作。如鄭州畫院開展對河洛地區漢魏碑刻的系統梳理、圍繞雙槐樹遺址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等推進水墨創新實踐、持續創作“黃河飛鳥”系列油畫及黃河生態主題作品等,構建具有學術深度的黃河美學表達體系。蘭州畫院聚焦西部建設、蘭州城市文化與黃河風貌,開展大型主題創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西部風格的精品力作等。
王青云表示,畫院作為專業創作機構,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資深藝術家的傳幫帶作用,通過導師制、工作室制等,讓青年藝術家在創作實踐中學習傳統技法,領悟藝術精神;另一方面要持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優化薪酬體系、職稱評定標準和獎勵制度,鼓勵藝術家潛心創作,積極回應藝術家的發展訴求,比如加強橫向聯動,建立資源共享平臺,通過聯合辦展、學術交流、跨區域創作采風等方式,促進藝術家間的交流和學習。
2025年11月2日《中國文化報》
第1版刊發特別報道
《畫院創作 如何扛起時代旗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