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新華社全文播發了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這份描繪2026-2030年中國發展藍圖的綱領性文件,將“十五五”時期定位為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并明確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重大政策方向。
文件一經發布,立刻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全國超過1.4億的養老金領取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在中央定調未來五年的背景下,2026年我們的養老金還能繼續上漲嗎?這關系著億萬退休人員的切身生活保障。
![]()
第一,政策方向明確,民生保障是重中之重
深入研讀“十五五”規劃建議,其核心精神清晰傳遞出對民生福祉的持續加碼。文件不僅重申“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這一根本原則,更將“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置于突出位置進行強調。這絕非泛泛而談,而是未來五年國家施政的優先方向之一。
規劃建議設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占據關鍵地位,具體體現為追求“高質量充分就業取得新進展”,并確保“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這一系列緊密圍繞提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頂層設計,構成了養老金制度持續運行與適時調整最堅實的政策基礎和邏輯起點。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其分享發展成果,是“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題中應有之義。
![]()
第二,歷史規律延續,調整慣例具有強大慣性
回顧過去二十余年的歷程,我國基本養老金調整已然形成了一個穩定且深入人心的慣例。自2005年建立起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以來,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養老金水平已實現了連續21年的穩步提高。
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養老金依然保持了每年上調的態勢。這種長達二十余年的連續性,不僅僅是數字上的累積,更體現了國家在保障退休人員權益方面的政策韌性和穩定性。
歷史經驗表明,養老金調整已成為一項具有強大政策慣性和社會共識的制度安排,在無重大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下,輕易中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政策的連貫性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保障信號。
![]()
第三,法律經濟雙支撐,調整具備堅實根基
養老金能否調整,絕非僅憑主觀意愿,而是擁有堅實的法律依據和客觀的經濟數據支撐。
首先,從法律層面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八條明文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這為養老金的定期調整提供了剛性的制度保障和法律遵循。
其次,從經濟基本面觀察,支撐養老金調整的關鍵指標——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物價變動情況均呈現積極態勢。2025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顯示,社會平均工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了正向增長,同時物價水平(CPI)處于溫和上漲區間。這些核心經濟指標的積極表現,共同構成了2026年養老金調整的客觀物質基礎和經濟合理性依據。
![]()
第四,基金實力雄厚,支付能力提供充足底氣
養老金調整的可持續性,最終落腳于養老保險基金自身的健康運行和強大的支付能力。令人安心的是,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整體保持著穩健充盈的狀態。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最新權威數據,截至2025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高達9.81萬億元,規模龐大。
更為關鍵的是,基金的保值增值成效顯著。目前委托專業機構投資運營的養老保險基金超過2.6萬億元,且運營穩健高效,社保基金已實現連續8年投資正收益,其中2024年地方養老基金投資收益率達5.52%。
這些持續、穩健的投資收益,如同為基金池注入了活水,極大地增強了基金的長期支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確保包括養老金調整在內的各項待遇按時足額支付,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底氣”和“安全感”。
![]()
理性展望:溫和調整與體系升級并行
綜合以上四大關鍵因素——清晰有力的政策導向、長達二十一年的歷史慣例、法律與經濟的雙重支撐、以及基金雄厚的支付實力,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較為明確的預判:2026年養老金實現連續第22年調整,具有極高的概率。這符合國家保障民生的政策方向,契合法律規定,順應經濟發展現實,也擁有基金能力的保障。
同時,廣大退休人員也需要對調整幅度保持理性預期。觀察近五年數據(2021年4.5%、2022年4.0%、2023年3.8%、2024年3.0%、2025年2.0%),養老金漲幅呈現逐步收窄的趨勢。
這背后是綜合考慮了經濟增長速度、基金長期支付壓力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多重因素的平衡結果。
![]()
因此,2026年的調整幅度,大概率會與2025年(2.0%)持平或略低,維持在2%左右的溫和區間。這種“小步快跑”的模式,更有利于養老金制度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十五五”規劃建議傳遞的信號遠不止于年度的養老金調整。其更深遠的意涵在于,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從主要依賴基本養老保險的“單支柱”支撐,加速邁向多層次、多支柱的現代化綜合保障體系。
這意味著,在確保基本養老金(第一支柱)按時足額發放并保持合理調整的同時,國家將大力推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二支柱)的發展,并積極引導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廣泛參與。一個由政府、用人單位、個人共同分擔養老責任,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養老保障網絡正在加速構建。
![]()
因此,對于2026年的養老金調整,退休人員可以懷抱謹慎樂觀的態度。最終的調整方案,仍需耐心等待2026年春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的官方聯合通知。但毫無疑問,在中央擘畫的民生保障藍圖和日益完善的制度支撐下,屬于億萬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保障網,正在越織越密、越筑越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