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解員講解面具的文化寓意。
“傳統儺面具制作要經過選木、雕刻、打磨、上漆、彩繪五道工序。我們特別選用當地木材,既保證工藝傳承,又融入鄉土特色。”近日,撫州市臨川區第四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將極具地方特色的南豐儺文化“搬”進班級課堂,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式教學、創新性傳承,讓古老的儺戲藝術在現代教育土壤中生根發芽。
課堂上,講解員手持不同造型的面具,結合南豐儺文化的歷史,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面具的文化寓意,當色彩鮮明、造型夸張的儺面具被帶進教室時,瞬間引發同學們的陣陣驚呼。
“非遺不是遙遠的文化符號,只有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感受,才能真正在他們心里種下傳承的種子。”南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穎表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進校園就是一種傳承和保護的做法,在學習中能增強孩子們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郭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