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傳下來的俗語從來不是空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
這句就藏著中國人最實在的生存智慧。
它不是封建糟粕,
而是千百年來普通人在金錢與人性里摔打出來的經驗,
既透著對欲望的警惕,更藏著對人情的看透。
![]()
先說說 “有錢不去兩地” 里的 “兩地”—— 賭場和風月場所。
這倆地方在古代就是公認的財富陷阱,《史記?貨殖列傳》里早有 “博戲,惡業也” 的告誡。
賭場最能放大人性的貪婪,明清時晉商票號鼎盛,
卻有記載部分掌柜因沉迷骰子戲,把數十萬兩白銀的家底輸得精光,
直接讓傳承百年的字號倒閉。風月場所則是欲望的泥潭,
明代沈萬三富可敵國,卻因沉溺歌舞升平疏于產業管理,
最終落得家產查抄的下場,這在《明史?馬皇后傳》里都有間接記載。
![]()
從民俗角度看,古人對這兩地的排斥早成規矩。
傳統婚禮上 “跨火盆”“踩米袋” 的儀式,本質是告誡新人遠離 “邪淫”“敗家” 之事;
就連過年貼的門神,最初也有 “驅邪避賭” 的寓意。
擱現在這 “兩地” 換了新馬甲,變成網絡賭場、奢侈品攀比圈,但本質沒變,
都是讓錢財快速流失的黑洞,公安部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偵破的網絡賭博案件里,
超七成受害者是有一定資產的中產階級。
![]()
再講 “沒錢不求兩人”,這兩種人分別是勢利眼的小人和忘恩負義的偽君子。
傳統社會講究 “禮尚往來”,《儀禮?士相見禮》里連拜訪送禮都有規矩,可勢利小人根本不吃這套。
《戰國策》里記載的蘇秦,落魄時 “妻不下紝,嫂不為炊”,富貴后 “嫂蛇行匍伏”,這就是最鮮活的寫照。
而忘恩負義的偽君子更可怕,就像《閱微草堂筆記》里記的某書生,靠鄉鄰資助考取功名后,
反咬恩人 “行賄求官”,這種事在民間多了,才催生出 “救急不救窮,交友不交偽” 的俗語。
![]()
民俗里早有對這類人的防備智慧。
過去農村建房講究 “避煞”,其實也暗含 “避人”,正房不與品行不端者家對門,就是怕沾染是非。
借錢時要 “立字據”,不光是留憑證,更是用儀式感篩選人品。
現在這道理照樣適用,多少人向所謂 “好友” 借錢時笑臉相迎,要錢時反目成仇;
職場上為了利益背后捅刀的 “小人”,更是讓不少人栽了跟頭。
這句俗語的生命力,在于它道透了人性的不變規律。
有錢時守不住本心,再多財富也會被欲望吞噬;沒錢時看錯了人,只會讓尊嚴被踩在腳下。
清代《朱子家訓》里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的教誨,跟 “不去兩地” 是一個意思;
而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正是對 “不求兩人” 的補充。
![]()
放到今天,這俗語不是要讓人變得冷漠,而是教人保持清醒。
有錢了去做實業、助公益,比扔在賭場有意義;
沒錢了靠自己打拼、求靠譜親友,比求勢利小人有尊嚴。
畢竟老祖宗早就說了:“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結交百人,不如知己一人。” 這既是心酸的現實,更是踏實的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