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特朗普到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李在明抓住機會,擺出一副大陣仗。韓國方面先是承諾給美國砸2000億美元現金投資,這筆錢主要投向美國的基礎設施和制造業,韓國企業像三星和現代都摻和進來。
![]()
李在明在慶州國立博物館的歡迎儀式上,給特朗普頒了韓國最高勛章無窮花大勛章,還送了個基于新羅王朝天馬冢金冠的復制品。這些東西不是白給的,李在明就是想用經濟和榮譽換取特朗普在安全和貿易上的點頭。比起前總統尹錫悅,李在明這手玩得更狠,他不光想穩固韓美聯盟,還直接把矛頭對準中國,野心大到讓人覺得他是在賭整個東亞的格局。
李在明這些舉動背后的算盤很清楚,他想通過拉近跟特朗普的關系,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特朗普剛下飛機,韓國就安排了軍樂隊和歡迎儀式,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本質上是李在明在鋪路。頒勛章的時候,李在明強調這是對特朗普在半島和平上的貢獻,特朗普也接了,順勢夸了韓美合作。
這些禮儀結束后,兩人就進了會談室,談了兩個小時,焦點直奔軍事和經濟。韓國媒體報道,這2000億美元的投資是會談的敲門磚,特朗普一直嚷嚷美國優先,李在明就用錢堵他的嘴。金冠復制品也選得有講究,象征韓國歷史,但李在明用它來討好特朗普,換取實際利益。整個過程,李在明沒藏著掖著,他的目標就是用這些換美國在核潛艇和貿易上的讓步,比尹錫悅時期更激進,直接把中國拉進來當靶子。
會談的核心是李在明提出的兩個要求,第一就是軍事上的核潛艇燃料。10月29日,李在明在開場白里直說,韓國現在的柴油潛艇航程短,追蹤中國或朝鮮潛艇時總受限制。如果美國提供核燃料,韓國就能造出持久力強的核動力潛艇,在半島周邊海域加強防御,順帶減輕駐韓美軍的負擔。
這話一出,就把中國列為假想敵,暴露李在明在中韓關系上的立場。他沒提核武器,但強調這是常規武裝的潛艇,韓國可以用自家技術建造多艘。特朗普當時沒馬上答應,只說重視韓美在防御上的合作。
10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批準韓國用美國核動力推進技術造至少一艘核潛艇,還指定在美國費城船廠建,那里已經被韓國韓華集團收購。韓國就這樣成了繼英國、澳大利亞后,第三個拿到美國這項技術的國家。這加速了韓國海軍的現代化,但李在明把中國當理由,明顯是在玩火,比尹錫悅下臺前還過分。
![]()
第二個要求是貿易調整,今年7月,美韓在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上鬧得不可開交,那筆錢差點榨干韓國外匯儲備。經過幾個月扯皮,李在明要改條款,總額不變,但2000億美元現金分期投,每年上限200億,剩下1500億用于韓美聯合造船。
利潤兩國分,直到回本。作為回報,美國把韓國汽車關稅從25%降到15%,飛機零部件、仿制藥和一些天然資源零關稅,還給最惠國待遇。這協議幫韓國穩住金融市場,避免被特朗普的關稅風暴卷走。但李在明沒改變韓國給美國上供的現實,他優先保經濟,卻拿中韓關系當犧牲品。這些調整表面上互惠,但李在明野心太大,直接影響東亞安全。
特朗普的批準一公布,韓國國防部就表態,這是對中朝威脅的回應。韓國官員說,特朗普認可韓國需要核潛艇能力,應對朝鮮造核潛艇的形勢。費城船廠建潛艇,跟韓國企業投資掛鉤,韓華集團在那投了不少錢。特朗普強調,這不是老式柴油潛艇,而是更靈活的核動力版,能讓韓國海軍在追蹤敵方時更有優勢。
但李在明的要求一暴露,就引來爭議。他把中國當靶子,韓國媒體和國際報道都指出,這超出對朝鮮的防御,明顯針對中俄。韓國對付朝鮮,用不著核潛艇,那裝備的主要目標,只能是中國。這一步走得太遠,半島無核化進程可能成空談,日本估計也會跟美國要類似技術,整個地區軍備競賽升級。
李在明比尹錫悅野心大,就在于他不光想防朝鮮,還想在東亞爭影響力。尹錫悅時期,薩德系統入韓就鬧得中韓關系緊張,現在李在明推核潛艇,更是火上澆油。韓國戰略轉向,綁定美國戰車,但形勢不對。中國推進統一,臺灣回歸后,海陸控制權在手,日韓就沒底氣對抗。李在明誤判了,他賭美國贏,但現實是東亞格局在變。
韓國經濟靠中國市場,李在明卻選這條路,注定碰壁。貿易協議雖緩了口氣,但長遠看,韓國金融穩定換來的是地緣風險加大。李在明這些要求,特朗普準了,但后果是中韓關系惡化,東亞穩定受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