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來,中日之間的互動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特別是在日本國內右翼思潮持續升溫的背景下,雙邊關系經歷了多次起伏。地緣政治博弈與歷史積怨交織,使得兩國在多個領域的關系始終處于微妙平衡之中。面對這一局面,中國始終秉持理性、克制的態度,推動對話與合作。近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日本新任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舉行通話,明確提出希望日方在對華交往中“扣好第一粒紐扣”。這句意味深長的表述不僅體現了中方對當前局勢的高度關注,也折射出中國政府在對外戰略上的新思考。與此同時,高市早苗出任首相后,其內閣在人事布局與政策導向上釋放出若干不同于以往的信號,引發外界廣泛解讀。中日關系是否會迎來轉折點?未來的發展路徑又將如何展開?
![]()
2
高市早苗正式掌舵日本政壇以來,其執政團隊在對華策略上展現出一定的調整跡象,尤其體現在關鍵職位的任命和官方言論的措辭變化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舉措之一,便是留任茂木敏充為外務大臣。此舉被普遍視為一種穩定對華關系的姿態。茂木敏充作為日本資深外交官,曾在安倍晉三與菅義偉政府時期主導外交事務,長期倡導構建中日之間的戰略互信框架,主張通過對話化解分歧、拓展合作空間。他一貫堅持務實外交路線,在推動雙邊經貿往來、人文交流及區域協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3
茂木的留任傳遞出明確信息:高市早苗領導下的新內閣并不打算延續極端對抗的對華方針,而是傾向于采取更為審慎和靈活的處理方式。這種人事安排反映出執政層希望避免因意識形態偏執而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戰略考量。更進一步的是,高市早苗在其首次施政演說中公開強調:“中國是日本不可或缺的重要鄰邦,雙方應致力于建立穩定、建設性的戰略互惠伙伴關系。”這一表態相較于此前部分政客頻繁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基調,明顯趨于溫和與理性。
4
盡管高市早苗本人擁有深厚的保守派背景,并且長期以來與美國保持緊密的政治聯系,但她并未全盤繼承前任政府中某些激進勢力對中國采取的敵視立場。在全球格局深刻演變、經濟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她似乎已意識到過度依賴外部力量或在敏感議題上挑釁鄰國,可能損害日本自身的國家利益。尤其是在能源安全、產業鏈穩定以及氣候變化等跨國議題上,中日合作的空間依然廣闊。因此,她的政策取向顯示出一定程度的現實主義色彩,試圖在理想訴求與實際需求之間尋求折中方案。
![]()
5
然而,即便高市早苗政府展現出些許緩和姿態,要真正實現中日關系的實質性回暖,仍面臨諸多結構性障礙。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模糊立場、對歷史侵略罪行缺乏徹底反省的態度,以及近年來加速推進的軍事正常化步伐,均成為阻礙雙邊信任重建的關鍵因素。中方對此始終保持高度警覺,認為這些動向觸及了中國的主權與安全底線,不容忽視。
6
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任何企圖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反制。此外,圍繞釣魚島主權爭議及東海資源開發等問題,雙方摩擦時有發生,若缺乏有效溝通機制,極易引發誤判甚至沖突。與此同時,日本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上升,部分議員屢次參拜靖國神社,發表否認南京大屠殺等違背事實的言論,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僅靠個別溫和表態難以扭轉整體氛圍,唯有以實際行動展現誠意,才有可能打開新局面。
![]()
7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長王毅于10月28日與茂木敏充進行電話會談,系統闡述了中方立場。他在談話中表示,注意到日本新內閣釋放出的一些積極信息,同時鄭重提出希望日方能夠“扣好對華交往的第一粒紐扣”。這句話雖簡潔,卻蘊含深遠寓意——它形象地指出,外交關系的開端如同穿衣系扣,一旦錯位,后續步驟便難以順暢推進。這不僅是對高市早苗政府初期外交行為的期待,更是對其長遠政策方向的提醒。
8
王毅的發言重點聚焦于兩大核心議題:一是歷史認知問題,二是臺灣主權歸屬。關于歷史問題,他重申,正視過去、真誠悔過是修復中日關系的前提條件。對于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造成的深重災難,唯有以負責任態度加以承認并落實教育反思,才能贏得受害國人民的信任。否則,任何形式的友好口號都只是空中樓閣。
![]()
9
而在臺灣問題上,王毅再次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事實。高市早苗早年曾以官方身份訪問臺灣,該舉動已被中方視為破壞政治互信的負面案例,嚴重影響其在中國民眾心中的形象。因此,中方明確要求日本恪守一個中國政策,杜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支持“臺獨”分裂活動。任何打“臺灣牌”遏制中國的企圖,終將適得其反。
10
與此同時,王毅還表達了對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變化的關注,特別提及日本近年來在軍事領域的擴張傾向。隨著部分右翼政客積極推動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試圖解除自衛隊行動限制,甚至探討恢復“戰爭發動權”,此類動向已引起鄰國的高度憂慮。中國認為,一個軍事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日本,可能打破東亞現有的力量平衡,增加地區沖突風險。為此,中方將持續跟蹤日本防務政策走向,并依據形勢發展做出相應部署,堅決捍衛國家安全利益。
![]()
11
王毅的講話整體語氣克制但立場堅定,既表現出愿意對話合作的開放姿態,也不回避劃清紅線的警示功能。這種軟硬兼施的表達方式,旨在促使日方認清現實:改善關系需要雙向努力,而非單方面索取好處的同時觸碰對方底線。中國歡迎日本走和平發展道路,支持兩國在平等基礎上深化合作,但也絕不會容忍任何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行為。
12
從高市早苗政府所處的內外環境來看,其外交決策空間受到多重力量制約。在國內層面,自民黨內鷹派勢力依舊強勢,尤其在涉及中國議題時,部分議員慣于使用強硬言辭博取輿論支持。他們在臺灣、南海、釣魚島等問題上的激進主張,常常給政府制造壓力,使其難以完全按照理性邏輯制定政策。與此同時,美國作為日本最重要的安全盟友,近年來不斷強化“印太戰略”,意圖聯合盟友圍堵中國崛起。在這種大背景下,東京很難完全獨立行事。
![]()
13
高市早苗本人與美方關系密切,其安全觀深受美國影響,這可能導致她在重大國際事務中優先考慮與華盛頓協調立場。然而,過度迎合美國戰略需求,未必符合日本自身的長遠發展利益。畢竟,中國不僅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也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許多日本企業深度依賴中國市場,從汽車制造到電子元件,再到旅游消費,中日經濟融合程度極高。
14
盡管近年來出現所謂“去中國化”或“供應鏈多元化”的討論,但實踐證明,完全脫離中國經濟體系既不現實也不經濟。相反,加強互利合作才是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有效途徑。如果高市早苗一味追隨美國搞陣營對抗,不僅可能削弱本國企業在華競爭力,還可能招致中方的反制措施,最終得不償失。因此,出于維護國家經濟福祉的考量,她有必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探索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相處模式。
![]()
15
總體而言,高市早苗面臨的是一場復雜的政策平衡術考驗。她必須在黨內保守勢力的壓力、美國的戰略牽引與中國巨大的經濟影響力之間找到恰當支點。能否放下歷史包袱,摒棄零和思維,主動推動與中國的對話協商,將成為檢驗其領導能力的重要標尺。中日關系的未來走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雙方是否能在歷史認知、臺灣定位、安全架構和經濟協作等關鍵議題上達成基本共識。
16
只有當日本真正以建設性姿態回應中國關切,用行動代替空談,兩國才有可能走出長期僵局,邁向更加穩定的合作軌道。這不僅關乎兩國人民的福祉,也將深刻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進程。構建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關系,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賦予的責任。
![]()
17
綜上所述,盡管高市早苗執政初期釋放出某些緩和信號,但其是否能徹底轉變以往強硬路線,仍有待觀察。中國始終堅持在歷史、臺灣及軍事安全等根本問題上守護國家核心利益,絕不退讓半步。在此前提下,中方樂見日本采取務實舉措增進互信,推動雙邊關系重回健康軌道。未來的外交互動中,日本需以實際行動證明其誠意,而非僅僅停留在口頭表態。唯有如此,中日才能共同書寫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