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史航
在前三季度的省份成績單來看,安徽表現亮眼。
安徽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全省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97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
當前,在31省份排行中,安徽位列第11位,與第10位的湖南差距僅470.56億元。
今年來,安徽在多個領域均有較顯眼的成績:先是上半年,汽車產量登頂全國第一,成為“汽車第一省”;前三季度,跑出15.7%的外貿增長,以7262.5億元人民幣的進出口總值領先中部,在全國的排名也由13位躍升至第9位。
而汽車出口尤為亮眼。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安徽出口汽車(含底盤)80.2萬輛,出口量全國第一,同比增加17.8%;價值856.6億元,同比增長25.5%。
扎實的工業基礎、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再加上強勁的出口勢頭,讓安徽在中部省份的競爭中底氣充足。
最后一個季度的沖刺中,安徽能否躋身全國GDP十強省份的行列?
成為“汽車第一省”
從具體數據來看,制造業是推動安徽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前三季度,安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其中,制造業增長10.9%。
在制造業的快速增長中,汽車制造業表現突出,增長16.3%。
當前,安徽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汽車第一省”。前三季度各省份汽車產量數據中,安徽以240.44萬輛位居全國第一位,超過第二位近30萬輛。
![]()
安徽蕪湖的汽車制造車間(圖源:圖蟲創意)
安徽的汽車制造業,為什么這么強?
在整車制造上,安徽已經集聚了比亞迪、蔚來、奇瑞、大眾安徽等7家整車廠,制造能力和品牌效應強大。而在產業鏈方面,行業內一直有“不出安徽就能造出一輛車”的說法。
在《安徽省“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安徽對各地市的汽車產業發展做出了清晰地定位,可從中看到安徽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和各地明確的產業分工。
例如,支持合肥構建新能源汽車核心發展區,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蕪湖打造自主品牌核心集聚區,夯實罐裝車、救護車、房車等特色產業;馬鞍山重點布局重型卡車等專用車領先優勢;安慶積極發展智能汽車零部件;滁州推進整車企業并購重組,支持零部件企業發展;阜陽、淮南推動載貨汽車及專用車向高端化、節能化發展等。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安徽已經形成覆蓋整車制造、核心零部件、后市場服務的完整汽車產業鏈,實現從研發設計到回收利用的全環節貫通,產業協同效應顯著。
安徽對汽車產業的規劃,甚至精細到了縣域。
2024年印發的《安徽省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提出,要引導支持縣域零部件企業深度嵌入安徽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深入參與長三角汽車產業分工協作,加快推動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
在上述方案中,安徽結合每個縣域的特點為縣域汽車產業發展做出了定位。
對于整車企業總部及周邊縣域,安徽定位其圍繞整車進行上下游配套,例如巢湖市打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對于缺少整車企業的縣域,則根據其產業基礎發展與汽車相關的特色產業,例如濉溪縣推動鋁基金屬材料向新能源車身、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殼體等高端產品延伸。
“安徽通過立法保障、專項規劃、精準扶持構建多層次政策框架,重點培育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集群向生態主導型升級,形成了政策與產業發展的戰略協同。”王鵬說。
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了安徽制造業的增長,也讓安徽前三季度外貿表現十分出彩。
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安徽分別進出口2159.7億元、2428.3億元、2674.6億元,實現逐季擴大。9月份,安徽進出口967.5億元,同比增長29.5%,月度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900億元。
從排名來看,安徽進出口總值分別位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9位。進出口增速位居全國第5、長三角第1位,實現連續11個季度正增長。
![]()
汽車出口碼頭(圖源:圖蟲創意)
王鵬認為,安徽外貿實現快速增長,既有汽車產業的推動,也有出海體系的助力。
“從出口結構上看,汽車產業成為安徽出口核心引擎,通過技術賦能和品牌建設拓展全球市場,形成傳統車企與新能源企業協同出海的格局。從開放通道上看,安徽依托鐵海聯運、江淮運河、中歐班列等構建多式聯運網絡,疊加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形成了貫通亞歐、連接內外的開放通道體系。”他說。
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機遇
前三季度,安徽GDP排名第11位,能否在最后一個季度沖刺全國前十?
據統計,湖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比全國同期高0.2個百分點,與安徽增速持平。GDP總量達到40240.56億元,與安徽相比,保持470.56億元的差距。
從具體數據來看,安徽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位居全國第四,湖南則同比增長了7.8%,稍落后于安徽。
而在裝備制造業這個兩省共同的強項方面,前三季度,湖南裝備制造業支撐穩定,增加值增長11.4%,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3.7個百分點;安徽的增速相對更快,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6%,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2.7%。
從消費來看,前三季度,湖南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安徽則同比增長4.4%,稍稍落后于湖南。
當前來看,兩個中部省份各有千秋,年末安徽能否實現超越尚未成定局。
![]()
合肥(圖源:圖蟲創意)
王鵬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可以給安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之中。《關于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推動合肥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聯動發展,提升城市群輻射聯動效應。
在國家級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建設中,安徽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等多地均融入規劃之中。
今年10月,《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提升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行動方案》發布,其中提到包括合肥都市圈在內的長三角都市圈要加強合作互動,不斷釋放都市圈同城效應和聯動效應。同時,注重增強重點領域系統集成探索,實現破壁成圈、功能融合的效應。
安徽正進一步融入長三角的發展浪潮。下一步,安徽該如何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
“可以利用科研優勢,通過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大科學裝置共享、聯合攻關機制,依托國家實驗室、綜合性科學中心等戰略科技力量,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提供原始創新供給,加速科技資源在長三角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王鵬說。
在產業方面,王鵬認為,安徽可以依托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推動長三角產業鏈向安徽延伸布局,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分工體系,通過汽車、新能源等產業聯盟建設,維護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產業集群跨區域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