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美會晤結束,特朗普立馬回國,并在飛機上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談的很好,達成了共識,我們都是“老朋友”了,這次的會談打12分(滿分10分)。
![]()
中美談完了,美國的盟友德國率先表態,立馬轉變態度,緊急調整訪華計劃,派遣德國副總理兼財長克林拜爾于11月中旬訪華,以延續對話。
日前,德國外長瓦德富爾曾發表不當言論,隨即德國宣布“沒有過多行程安排”,便取消了訪華,一開始取消時,還在發表一些謬論,試圖把原因歸咎于中方身上。
![]()
為什么德國會轉變的如此之快呢?一方面是德國作為美國的盟友,他們希望能從美國身上得到滿足,中美談完,美國下調關稅、暫緩301調查和穿透規則,回到4月初美國掀桌子之前,這讓德國意識到不能再靠美國了。
另一方面,中國進一步收緊稀土管制,對于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德國的95%的稀土從中國進口,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電機所需的釹鐵硼磁材領域,依賴度高達93%。德國經濟部測算過,稀土斷供可能導致德國GDP損失1.2%,汽車利潤率歸零。德國難道還認不清現實嗎?
![]()
德國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快,那么荷蘭呢?又該怎么面對“被拋棄”的局面。
9月30日,荷蘭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行“接管”了安世,并免去了中方董事的職務,改由荷蘭籍人士擔任,并把99%的股權轉由第三方管理,為期一年。
9月29日,美國宣布50%穿透規則,僅一天時間,荷蘭就宣布接管,而且,荷蘭法院文書顯示,6月份美國就通知荷蘭,“配合”美國對華采取穿透規則,面對種種證據證明一下,荷蘭依然反駁“完全屬于巧合”。
![]()
中方的反制措施,讓歐美乃至全球汽車領域感到“絕望”,沒有了半導體芯片,汽車無法正常生產,停產帶來的“溢出效應”更加嚴重,預計損失好大200多億歐元的損失,且德國大眾的高爾夫和途觀車型已經停產,巴西車企面臨停產,相關單位負責人尋求中方解決,日本在墨西哥的本田工廠已經停產。
然而,荷蘭為了能夠讓“接管”變得合理,不斷的的向中企“潑臟水”,從一開始的停發中國區員工薪酬,撤銷全球銷售副總裁職務,到誣陷“中企團隊掏空安世”,裁員40%員工”等等。
安世中國發言人戳破荷蘭的“陰謀”:荷蘭政府打算讓本土企業接管安世,但沒有用,客戶不會追隨。說白了,你想要接管安世,也不想想80%的車規級芯片來自于中國東莞封裝廠,客戶是原因跟有生產能力的企業打交道,還是跟只會“明搶”且沒有產品的企業打交道,答案不言而喻。
![]()
現如今再看,荷蘭甘愿充當美國的“對華急先鋒”,美國談妥了,高高興興回家了,把荷蘭晾在一邊,這該如何收場呢?加之荷蘭新政府選舉六六民主黨以微弱優勢暫時領先,有望結束極右翼自由黨的主導地位。斯霍夫捅的婁子,留給新政府解決,如今荷蘭政府正在組織代表前往中方,尋求解決安世問題。
中美談判是階段性的緩和,并非博弈的終點,未來美國政府可能會“反復橫跳”,我們講究是聞其言觀其行,面對那些損害我們利益的“人”,我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決心是堅決的,堅決打擊這種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